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聚焦大學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怎樣避免一陣風?

2017年07月13日 10:43 | 作者:丁雅誦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西部計劃”的一句口號,讓廣東姑娘邵書琴畢業后走進新疆,成為一名志愿者。如今,服務期滿之后,邵書琴毅然決定繼續留在這里,把自己的青春奉獻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第三師托云牧場上。

“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連續14年堅持“研究生支教”項目,源源不斷向西部貧困地區派送優秀學生。志愿者們用自己的堅守,為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貢獻出了一份力量。

“我們的形象,就是中國青年的形象。”前不久,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的100名志愿者,承擔起籌備、聯絡、禮賓、后勤等多項工作,累計上崗664人次,服務時長達6484小時,得到組委會和中外來賓的一致好評。

“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如今,志愿服務正在大學生群體中蔚然成風。然而,“風靡”之余,學生志愿服務應該怎樣發展?有什么新趨勢?如何形成制度化、常態化機制?怎樣讓志愿服務精神真正深入人心?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探究。

志愿服務≠“簡單幫忙”

日前,北京外國語大學2017年暑期社會實踐出征儀式舉行,63支實踐團隊、600余名志愿者即將參與到“歆語工程”、多語言服務中心等志愿服務活動之中。

“歆語工程”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品牌志愿服務項目之一。10年來,學校共組織了3000余名師生,赴西部欠發達地區、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開展了以語言服務、教師培訓為主的扶貧支教活動,直接受益人群達7萬多人。

依托自身優質的外語教學科研力量,用專業所長從事志愿服務,這是“歆語工程”成功的秘訣。有高校相關負責人介紹,當下,學生志愿服務雖然看上去“如火如荼”,但也常常陷入一種“簡單幫忙”的困境。不少志愿活動內容陳舊、形式單一,與社會需求不吻合,與專業學習的關聯性也很低。

事實上,志愿服務針對特殊人群,更需要專業化的團隊和解決方案。而與專業學習相結合的志愿項目,也更容易吸引學生,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可喜的是,像北外“歆語工程”這樣專業化的學生志愿服務團隊,如今越來越多:

北京林業大學的楊柳樹雌株調查志愿服務團隊,連續22天對五環范圍內楊樹、柳樹展開網格式全覆蓋調查,并對重點示范區樹木進行二維碼信息采集,建立雌株數據庫,為北京飛絮治理奠定了基礎;中國政法大學的法學院法律援助中心,通過接待來訪、回復信件、為當事人出具法律意見書、代寫法律文書等形式為廣大群眾提供法律咨詢,為弱勢群體撐起一片明鏡天空;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志愿者組建起中國問題回答小組,在外國主流交流網站上解答有關中國方方面面的問題,承擔起青年外宣志愿者的任務,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

“讓學生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真正發揮所學,而且對專業所學有所提升、有所思考,這樣的志愿服務才能讓學生感到更有收獲,也才能在運行過程中更為持久。”許多高校負責人表示。

編輯:梁霄

01 02 03

關鍵詞:大學生 社會 實踐 志愿 服務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