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吳慶龍:辛勤付出換來豐碩成果
隨后幾年,他先后獲得湖泊生態學、微生物學兩個博士學位。10多年來發表80多篇學術論文,被同行引用2800余次,應邀在國內外做了10多場學術報告,并獲得了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的支持,幫助地湖所的湖泊微生物生態學研究水平與國際同行保持一致。
野外科研一待就是一兩周甚至兩個月,通過跟蹤調查藍藻水華,了解其發生的原因、機制
大規模的取樣調查,是開展湖泊微生物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基礎。西藏湖泊眾多,吳慶龍前后去過7次。
白雪皚皚的唐古拉山下,蔚藍色的湖泊倒映著藍天白云雪山,在陽光下閃爍著璀璨光芒。2005年夏天,吳慶龍來這里考察。“當時在海拔5200米左右的一個山口,汽車開不進去,但考慮到這是一個冰川補給的高原低溫湖泊,有不可替代的價值,也就顧不得徒步的危險了。”吳慶龍和一位同事拎著取樣器就出發了。然而,由于大氣通透度高,看似就在眼前的湖泊走了一個半小時還沒到達,很快便體力不支。在取樣返回的路上,吳慶龍和同事每走五到十步就眼前一黑,需要停下來大喘幾口氣,幾斤重的取樣器和兩桶水更像有千斤重。
辛勤付出換來了豐碩成果。
他通過研究發現,西藏湖泊的浮游細菌對紫外輻射具有耐受性,有著獨特的微生物區系和科研價值,為了解湖泊微生物形成機制及規律提供了重要的科學參考;通過對藍藻水華的跟蹤調查,了解到其發生的原因、機制,揭示湖泊藍藻水華暴發對湖泊生態系統以及人體健康的影響,為湖泊藍藻水華災害的控制、湖泊生態恢復打下堅實基礎。
從上世紀90年代初,吳慶龍便開始關注太湖藍藻,有一次他在湖心取樣,船底突然開裂灌水。吳慶龍拿起取樣器不斷往外舀水,近一個小時才被路過的大船救起……在野外科研,他一待就是一兩周甚至一兩個月,每日在水面上工作數小時,冬天饑寒交迫、夏天酷暑難耐,這些都如同家常便飯。
2008年到2012年間,吳慶龍擔任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湖泊藍藻水華生態災害形成機理及防治的基礎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經過長期研究,他認為,治理太湖藍藻,當前的關鍵任務,一是嚴格控制入湖水的磷排放,二是建立預警系統,避免出現藍藻水華暴發導致的次生環境災害。據此,他提出的相應建議被各級政府所采納,為藍藻水華防治提供了科學依據。
提出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凈化水質,扭轉撫仙湖水質惡化趨勢
“作為生態科學家,最終目標還是要服務于湖泊保護。”吳慶龍說。
在我國最大的深水湖——云南的高原湖泊撫仙湖,自2003年開始,吳慶龍就參與到保護撫仙湖的科研中。2014年以來,他不僅在中科院支持下建設了撫仙湖高原深水湖泊研究站,而且曾在云南玉溪市撫仙湖管理局任掛職副局長和黨組成員,致力于撫仙湖的生態環境保護。
“撫仙湖保護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構建環撫仙湖濕地生態系統,通過植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利用濕地凈化入湖的有機物質、氮、磷等。濕地微生物是降解有機物和脫氮的主要驅動者。”吳慶龍介紹,這一方案使撫仙湖一度出現惡化趨勢的水質發生轉變,經過十多年努力,撫仙湖水質總體保持在地表Ⅰ類水標準。(姚雪青)
編輯:梁霄
關鍵詞:吳慶龍 辛勤 豐碩 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