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二手交易平臺市場火爆背后亂象:買家掉包貨物再退款
假貨橫行和“到手刀”
除了“無所不能”的技能服務,記者發現,二手交易平臺還存在一大問題,即賣家常被置于退貨風險之中,買家也常被假貨問題困擾。
《法制日報》記者在多個二手交易平臺發現,有不少買家發起揭露賣家行騙的帖子,其中不少買家是因為買到了假貨,也有買家付款后一直收不到貨,要求退款時發現賣家已經拉黑買家,清空全部商品。
記者發現,二手交易平臺上確實有人公然叫賣假貨,不少產品打著“高仿”“假貨”的旗號以超低價格吸引消費者。比如,一名賣家銷售多款高仿新百倫球鞋;一名賣家出售高仿的香奈兒套盒,并稱仿得以假亂真,香水味道跟原版一樣,比大街上的普通香水價格還便宜;還有賣家公然銷售高仿iphone7,正品市價6890元,高仿品只需1200元。
在畢業后曾兼職做了兩年“二手貨交易”的秦磊對《法制日報》記者說,在二手交易平臺上買賣商品,尤其重要的是甄別賣家,“其實像我這樣的二手販子挺多的,不開店,專門賣二手貨物。二手交易平臺上賣家的素質參差不齊,所以我們也有必要用點手段來辨別一下”。
秦磊向記者作出了這樣的提示:
首先不要通過二手交易平臺交換東西。雙方雖然約定好了互相郵寄,甚至對方可能會給你貼點錢,但對方完全可以給你寄一塊磚頭,而對方在收到你的東西后就“消失”了;
低于市價很多且宣傳是正品的,此類商品就不要買了。很多二手交易平臺不支持“七天無理由退貨”,所以一旦“確認收貨”,就代表買家認可商品,后續的糾紛在二手交易平臺的規則下無法解決。買家最好提前與賣家協商,在收到貨一兩天后再確認收貨。另外,對于一些全新的產品,比如單位年會抽獎獲得的數碼產品等,收貨后一旦拆封,即使沒確認收貨也不支持退貨;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這樣一種現象——職業“到手刀”,這主要是涉及賣家的利益問題。
據業內人士介紹,“到手刀”是二手平臺交易過程中最常見的套路,主要表現為買家收到貨后,以各種理由稱貨物與描述不符,提出要退一些款項。如果賣家不同意退款,買家就會申請客服介入。這時,如果賣家一時拿不出證據,而買家又要求退貨,賣家因為擔心退回來的東西有問題,最后無奈按買家要求退一些款項息事寧人。
在北京某出版社擔任編輯的李媛就曾遇到“到手刀”。3個月前,李媛讓朋友從英國代購了一條名牌半身裙,試穿之后發現不合身,就在二手交易平臺出手。為了避免后續的麻煩,李媛特意在商品信息上標注“不退不換”,并通過交易平臺進行了支付寶擔保交易。所謂平臺擔保交易,就是為了保證資金安全,付款后的資金會轉到支付寶第三方賬號,等買家驗貨后,款項才會支付給賣家。
即使如此,在交易成功后的一天,李媛就收到了退款短信,她意識到自己是遇上了職業“到手刀”了。
“這種手法在二手交易中非常常見,買家得手率很高,除非賣家留足了證據,否則只能吃啞巴虧。”李媛說,“幸虧我保留了購物小票和快遞單據并寫明了不退換,申請客服介入后,周旋了3個月才拿回貨款。”
據一位二手交易平臺資深用戶介紹,“到手刀”給賣家帶來的損失還算小,有些買家還會利用惡意退款掉包貨物,讓賣家錢貨兩空,這種陷阱在數碼類產品和化妝品交易中最常見。“一些買家利用平臺偏袒買家的現狀,會在退貨時故意掉包,其中,數碼產品很容易出現零件更換情況,化妝品則容易被偷用”。
“關于‘到手刀’,這是人品問題,沒有好的方法限制。目前的解決方案只有兩個,一是認栽,少退點錢,不浪費時間;二是交給二手交易平臺仲裁,如果買家確實有問題,也不會得到支持。”秦磊說。(記者 趙麗 實習生 劉雪妍)
編輯:梁霄
關鍵詞:二手 交易 平臺 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