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繼承傳統切忌食古不化
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我們一方面不能食古不化、買櫝還珠、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抓住表象丟了實質,另一方面,也不能讓種種并不屬于優秀文化的陳腐之物沉渣泛起、借尸還魂。要高度警惕各式各樣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的舊觀念、舊行為趁機復活并大行其道。堅持對傳統文化中并不優秀的部分進行批判,仍然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說,越是要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越是必須重視對傳統文化中陳腐的部分進行批判。“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這是《論語》里的名言。我們所惡的是陳腐的舊文化以優秀文化的面目出現。
近年來,荒唐滑稽的文化鬧劇時有所聞。有的地方,在舉行某種群眾性的活動時,全體著所謂的“漢服”,就讓人哭笑不得。“漢服”是什么式樣,本就說不清。就算能弄清,在今天復活古代的服飾,能算是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如果把弘揚傳統文化理解成像古代人那樣穿衣戴帽,就太淺薄了。有的地方,讓一群少兒穿上他們想象出來的古代服裝,一齊行跪拜禮,這就不是讓人哭笑不得,而是令人欲哭無淚了。凡此種種,都是食古不化的典型表現。
食古不化,又往往是與良莠不分聯系著的。上面說的著“古裝”行跪拜禮的“少兒”,必定都是男孩子,決沒有一個女娃娃,為什么呢,就因為女娃娃沒有向圣人、圣典跪拜的資格。這就不僅僅是食古不化,更是在繼承和弘揚歧視女性的傳統了。對女性的歧視,實際上近年以不同的方式存在著。三妻四妾,體現的是一種陳腐的傳統文化,而“包二奶”無疑是這種文化的延續。這幾年,還聽說有的地方在復活女性的纏足傳統。桎梏女性雙足的“纏足文化”延續了1000多年,曾植根于某些男性心中。今天渴望女性重新纏起足來的男性也不會沒有,如果條件允許,他們一定會表達甚至實現他們的欲望。對于諸如此類的傳統文化中的糟粕,需要警惕其借助“傳統文化”的名義和旗號死灰復燃。
能否適應現代社會、能否在民族復興中真正起到促進作用,是判斷傳統文化是否優秀的重要標準,這一點必須是十分明確的。即便是優秀的傳統文化,也不能原原本本地繼承,必須經過改造、轉化、創新,否則便是食古不化。我們應該明白,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是不可割裂的,二者不是兩件不相干的事,而是一件事情的兩個方面;如果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毫不相干,這樣的傳承就是十分可疑的。我們還應該明白,優秀的傳統文化,也只是我們在民族復興過程中所需要的資源之一種,而絕非全部。我們需要以改造、轉化、創新的方式繼承、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但并非僅僅繼承和弘揚了優秀的傳統文化就足夠了。
再回到“以儒治國”的話題。儒家思想在中國歷史上與其他學說既對立又統一、既競爭又借鑒,同時其學說體系也與時俱進、應物而變。我們應該充分吸取和借鑒儒家學說經世致用的有益成分,轉化為我們今日治國理政的豐富營養,但是更要對其中的無益甚至有害成分予以警惕。所謂“以儒治國”,意味著對儒家文化的整體性肯定。而整體性肯定某一類傳統文化,是在囫圇吞棗。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傳統文化進行分類。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是一種分類;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亞文化),又是一種分類;廟堂文化、民間文化,也是一種分類。還可以做出別的區分。但無論從何種角度分類,都不能認為某一類文化是整體性優秀的。儒家文化內部也有精華與糟粕之分,任何一類文化也都如此。不深入其內部細加辨析而整體性地肯定某一類文化,正是食古不化的表現。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傳統文化 文化 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