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土歐外交風波緣何而起
原標題:土歐外交風波緣何而起
新華社安卡拉3月12日電(國際觀察)土歐外交風波緣何而起
新華社記者 秦彥洋 施春
3月11日晚,位于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的荷蘭大使館門前警戒森嚴,數百名土耳其民眾高舉國旗、高聲吶喊,抗議荷蘭政府臨時取消土耳其外長的赴荷訪問。
在抗議活動數小時前,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伊斯坦布爾指責荷蘭政府不遵循外交禮儀,表示土方將采取嚴厲制裁措施。不止荷蘭,近來多個歐洲國家與土耳其的外交交鋒驟然升級。
雙方外交現摩擦
1月下旬,土耳其大國民議會通過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正發黨)提出的修憲法案,決定于4月舉行修憲全民公投。近來,土耳其政府和正發黨的高官分別前往德國、奧地利、荷蘭、瑞士等國,動員當地土耳其人參加公投。此舉在歐洲多國激起政治浪花。
3月11日,荷蘭政府以“公共安全方面的原因”,禁止土外長恰武什奧盧所乘坐的班機著陸。恰武什奧盧原計劃11日前往荷蘭鹿特丹與當地土耳其人會面,呼吁他們在修憲公投中投票支持實行總統制。
3月9日,瑞士蘇黎世地方政府宣布,由于安全不能保障,取消土外長恰武什奧盧定于12日出席的旅居瑞士的土耳其人集會活動。
3月初,德國連續取消兩場土耳其部長級官員參加的有關憲法公投的集會。土耳其外交部緊急召見德國駐土大使表達抗議。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5日的伊斯坦布爾萬人集會發表演講時指責德國政府,稱其“與納粹德國如出一轍的做法”有違民主。
在奧地利,雖然上奧地利州林茨地方政府批準了土耳其正發黨高官的演講活動,但奧地利內政部長索博特卡表示,準備修改法律禁止外國政客在奧演講,矛頭暗指土耳其的公投造勢活動。
此外,丹麥首相拉斯穆森12日在一份新聞通報中說,鑒于當前土耳其和荷蘭及德國之間的矛盾升級,建議土耳其總理耶爾德勒姆推遲訪問丹麥。
圍繞公投集會,土耳其與歐洲多國的外交爭執愈演愈烈,土耳其與一些歐洲國家之間陷入外交拉鋸戰。
政策取向是主因
分析人士認為,土政府官員在歐洲連吃“閉門羹”,實質上表明了歐洲對土耳其修憲公投的政治態度。
土耳其修憲公投定于4月16日舉行,若獲得通過,土耳其共和國政體將由議會制改為總統制,總統將直接任命政府部長,總理職位將被廢除,總統從憲法上被賦予更多實權。
土耳其外交部數據顯示,目前生活在西歐國家的土耳其人高達460萬,主要集中在德國、法國、荷蘭、奧地利等國。根據土耳其法律,土耳其承認雙重國籍,海外僑民也有投票權,因此幾百萬僑民被正發黨視為支持總統制的重要票倉。
但在歐洲國家看來,土耳其官員的到訪和公投造勢活動,或喚起當地土耳其人的政治參與意愿。因“脫歐”傾向、民粹主義抬頭等問題而焦頭爛額的歐洲國家,不愿看到土耳其的“內政”蔓延至歐洲,導致在歐洲的土耳其人出現政見對立等矛盾。
另一方面,土耳其去年發生未遂政變后,一直實施國家緊急狀態,數萬名公職人員被解職或拘捕,上百家媒體機構和出版社被關閉。這引發歐洲政壇對土人權狀況的大量批評,導致歐洲議會去年年底通過有關要求暫時凍結土耳其加入歐盟談判的決議。
實際上,正發黨執政后,特別是在未遂政變后,土耳其政府在政治上力推總統制,文化上強化伊斯蘭意識形態,外交上向俄羅斯靠攏,這些舉動引發歐洲緊張和不安。受此影響,歐洲國家對土耳其政府在歐洲的政治活動開始設防。
土歐關系何處去
盡管公投造勢活動遭歐洲多國阻攔,但土耳其憲法修正案很可能最終獲通過。土耳其多位政治分析人士認為,正發黨在土耳其擁有半數以上選民支持,其地位是目前反對黨難以撼動的。
北京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土耳其問題專家昝濤表示,從土耳其角度看,歐洲國家的態度與做法是刺激性的,容易引發土耳其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或有利于正發黨執政集團在政治上得分。
此次一連串外交事端,反映出土歐之間沖突與合作并存的復雜關系。不過,目前土歐之間合作的基礎尚未崩潰。
去年以來,土耳其受頻發的恐怖襲擊影響,面臨外國游客銳減、貨幣貶值、失業率攀升等問題。2月公布的貿易數據顯示,歐盟是土耳其第一大貿易伙伴,土耳其近一半商品出口到歐盟市場。保持緊密的土歐經濟合作,對土耳其至關重要。而在幾年前的歐盟快速擴張時期,土耳其國內要求加入歐盟的意愿非常強烈。
對歐盟而言,從化解恐怖主義威脅到解決難民問題,歐盟都離不開土耳其。土耳其去年3月與歐盟達成協議,同意接收歐洲遣返的難民,此后通過愛琴海抵達歐洲的中東難民人數呈下降趨勢。此外,歐盟多國與土耳其同為北約成員,歐洲國家希望與土耳其保持軍事合作,確保歐洲“南大門”的安全。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土耳其 歐盟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