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實習、創業考察、游學、旅行 “慢就業”日漸流行
“慢就業”不等于“不就業”,選擇“慢就業”要理性
近年來,像林志偉、金莎這樣的“慢就業”現象越來越多,有研究顯示,與“80后”的“畢業就工作”“先就業再擇業”的就業觀念不同,“90后”尤其是“95后”的新生代就業群體中,“慢就業”現象更為明顯,很多畢業生并不急著找工作。
為何高校畢業生“慢就業”逐漸成為一種現象?有專家認為,一方面,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很多應屆畢業生沒有經濟負擔,并不急于找工作;另一方面,如今創業的訊息鋪天蓋地,有些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做電商或者先出去旅游甚至待業,慢慢考慮和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而隨著網絡的發達,開網店、干微商等就業方式既能帶來豐厚的收入又不用朝九晚五的坐班,更加多元化的職業給了這一群體更大的空間。
也有專家認為,與其說“慢就業”是一種主動選擇,毋寧說是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帶來的客觀趨勢。面對日益激烈的求職競爭,部分大學生“錯峰就業”,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用來積蓄力量,或者四處走走、多看看就業市場,這本身無可厚非,也應當是一種多元選擇的權利。有些主動“慢就業”的畢業生,在就業理念方面可能比想象中更成熟。比如,他們會更加看重專業是否對口、薪酬是否合理,如果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寧愿再等等看,畢竟“入錯行”的代價可能會很大。和“揀到籃子里都是菜”的就業心態相比,這其實是成熟、理性的表現。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嚴天何認為,在看待“慢就業”現象上,最為重要的應是與“不就業”現象予以區分。
“‘慢就業’不是‘不就業’,它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是畢業生的個性化發展,是一種不隨大流、不盲從的就業心態。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確實存在兩個比較嚴重的誤區,一是盲目跟風,從眾式的考研、出國或是考公務員;二是畏懼就業,缺乏基本的發展規劃,通過一切可行的方式逃避就業。‘慢就業’很好地避免了第一個誤區,但也不能掉入第二個誤區。”嚴天何說。
“從高校就業指導的角度而言,我認為,應該加大個性化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教育的力度,同時培養同學們的自我認知能力、自我規劃能力及社會認知能力,從而促進畢業生更加科學地將自己的興趣、能力與社會需求有效結合。”嚴天何說,如此,“快就業”與“慢就業”就只是簡單的時間問題了。
編輯:梁霄
關鍵詞:實習 創業 考察 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