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吳越同音,傳統藝術煥發新生

——江浙滬攤簧藝術精品展演側記

2016年11月16日 09:35 | 作者:駱蔓 | 來源:中國文化報
分享到: 

11月12日,浙江省紹興市文化中心劇場內不時爆發出陣陣熱烈的掌聲,由浙江省文化廳、紹興市人民政府主辦,浙江省文化館、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單位承辦的“2016吳越同音·江浙滬攤簧藝術精品展演”活動正在此舉行。“除了紹興攤簧《九斤姑娘·十只桶》熟悉外,其他節目都很新鮮。這樣的演出讓我不由得想起小時候劃著烏篷船看社戲的場景,特別親切。”紹興市柯橋區觀眾陳伯洪說。

紹興平湖調《單刀赴會》表演金利泳 攝

紹興平湖調《單刀赴會》表演金利泳 攝

此次江浙滬攤簧藝術精品展演,浙江、江蘇、上海三地共有16個攤簧節目參演,其中既有原汁原味的攤簧曲目,如蘭溪攤簧《新村官上任》、申攤《拜新年》、杭州攤簧《躍鯉記·蘆林》等,也有由各地攤簧衍變的錫劇《珍珠塔·后園會》、甬劇《雷雨·獨對孤燈》、湖劇《陸雅臣·求岳母》、姚劇《打窗樓》等,還有一些對攤簧的形成有一定影響的曲種,如紹興平湖調、臺州詞調、江蘇丹劇、同里宣卷等。不少展演節目雖然短小,卻有著濃郁的地域特色和樸實的人文情感,鄉音鄉情使人深感民間藝術經久不衰的魅力。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教授施王偉介紹,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江浙滬流行的攤簧藝術,實際上有三種。一種是“唱說攤簧”,也稱“花鼓攤簧”;一種是“南詞攤簧”,也稱“對白南詞”;一種是由說唱故事發展為表演小戲的,如蘇攤(蘇州攤簧)、湖攤(湖州攤簧)。有的已經發展成為地方戲,如上海攤簧發展為滬劇。

由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選送、上海市徐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公室演出的申攤《小分離》《拜新年》由82歲高齡的民間藝人汪嬋麗登臺表演,原汁原味的唱腔,令觀眾贊不絕口,更為老人老當益壯的精神所折服。汪嬋麗說:“我已經8年沒有演出了,70年前學會的戲沒有本子,全是一點點回憶出來的。觀眾喜歡是我最開心的事。”高興之余,令汪嬋麗遺憾的是,如今能唱申攤的人已很少了,攤簧演員后繼乏人、演出市場日漸式微的現象在江浙滬三地普遍存在。

“隨著鄉村拆遷,同里宣卷的市場也在萎縮。”江蘇省級非遺項目同里宣卷藝人趙華說,同里宣卷的說唱內容不僅有較強故事性,且大多勸人為善,對農村百姓起著潛移默化的道德教化作用。趙華原本是杭州臨安市的越劇演員,1998年開始從事宣卷表演,目前已是同里宣卷表演的中青年代表人物之一。“只有將傳統文化切實地一代代傳承下去,宣卷之火才能燎原。”江蘇省蘇州市同里鎮文體站工作人員顧華衍說,政府的扶持政策很重要,目前他們在舉辦同里中學宣卷傳承特色班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還增設了屯村小學宣卷傳承興趣班,興趣班由趙華任老師,每周一次,旨在培養宣卷新苗。

形成于1958年的丹劇,是江蘇省丹陽市的地方劇種,屬全國稀有劇種。“有10多年時間劇團發展都舉步維艱。2015年底,在全省戲曲工作會議上,省委宣傳部明確提出搶救丹劇等一批稀有劇種,丹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丹陽市戲劇總團團長吳永平說,原丹劇團是文化部命名的“天下第一團”,多年來,社會各界尤其是老一輩丹陽人對丹劇仍保有深厚情結。“為了傳承發展丹劇,讓更多年輕人認識、了解我們的本土文化,早在5年前,市政府便選送了18名喜愛丹劇的青年去省戲劇學校丹劇班進行深造。如今,他們都學成歸來,為劇團注入了新鮮血液,部分畢業生還發揮了骨干作用。近年,政府更是加大了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演出的力度,使我團士氣大振,光今年劇團就完成了150場演出。”吳永平說。

浙江省紹興市此次有4個節目參演,紹興市非遺中心主任俞斌表示,攤簧現在面臨的問題:一是民間演出班社演員老化,吸引年輕人加入成為首要任務;二是演出內容仍停留在老劇目,多年來沒有創新;三是劇團為各種比賽創作的節目是否適合市場需要,有待商榷。針對以上困擾,紹興市將在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培育穩定的曲藝愛好群體,為地方曲藝良性發展奠定民眾基礎;二是培養一支良好的傳承隊伍,提升活態傳承能力;三是通過傳統節目復排和新創節目創排,使瀕危項目得到傳承,使生存情況較好的項目進一步擴大影響;四是打造固定演出場所和品牌活動,擴大影響力和輻射力。

展演之余,主辦方還舉辦了江浙滬攤簧發展座談會,共謀攤簧發展前景。浙江省曲藝家協會顧問馬來法以《浙江攤簧的前攤和后攤》為題,梳理了浙江攤簧的發展和現狀。上海市非遺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徐維新從上海攤簧入手,提出:“要根據攤簧的表演形式、音樂形式進行傳承,這樣才能發展得更好。”江蘇省文化館原館長金恩渠針對攤簧作為曲藝藝術和戲曲的區別作了發言。

浙江省文化廳公共文化處處長倪巍表示,攤簧藝術具有較高的欣賞和研究價值,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希望通過本次展演活動,讓更多人了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使之發揚光大。同時,也借此機會加強兄弟省市民間藝術傳承保護工作的交流互動,為繁榮傳統民間藝術奉獻力量。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吳越同音 傳統藝術 地方劇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