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長假休閑18年——盤點我們一起走過的黃金周
新華社北京10月7日電題:長假休閑18年——盤點我們一起走過的黃金周
新華社記者
1999年9月,國務院發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決定增加公眾法定休假日,形成了春節、“五一”“十一”3個連續7天的長假。黃金周就此誕生。
18年來,黃金周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我們又如何“改變”黃金周?
體量大跨越,長假旅游常態化
當第一個國慶黃金周到來時,席卷全國的假日旅游熱潮令人始料不及。據統計,7天內全國出游人數達到28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41億元。
但當時7天累計的“天文數字”放在現在,不到半天就可突破。在體量上,黃金周已經翻越幾個數量級。
據中國旅游研究院預測,今年國慶黃金周國內旅游市場將接待5.89億人次,旅游收入4781.8億元。人次是18年前的20倍以上,收入則增長了30多倍。
數字是枯燥的,記憶和感受更真切。
出生于上世紀50年代的英子至今還清晰記得第一個國慶黃金周全家人爬泰山的情景。那是她全家第一次外出旅游。盡管條件非常有限,但一家人出游的幸福感和第一次長假的新鮮感一直停留在記憶中。
“當時住宿非常難,排了好長的隊才最終搞定。出發前,家里燉了一鍋雞肉當作‘干糧’。山頂的面條20塊錢一碗,我們就只給孩子買了一碗。”英子的講述既有艱辛又透著甜蜜。
從那時起,“旅游”一詞從字典跳入生活。后來,英子每年都和全家一起出游。退休后,她迷上了攝影、徒步……從最初的泰山之旅到現在,英子的足跡已遍布世界。
“第一個黃金周我是通過電話預訂的酒店。18年后,我還是用電話訂的。不過現在叫手機App了。”談起18年黃金周的變與不變,剛剛退休的上海市民陶增瑞說。
從18年前在賓館排隊或打電話預訂,到現在輕點手機實現預訂行程,旅游實現了從忙亂到簡單。
攜程旅游從呼叫中心起家,那時還只是電話預訂和門店銷售。到新世紀的第一個10年,旅游行業由線下轉向線上,人們預訂旅游產品的方式從門店咨詢、預訂轉向了電腦上網、自主預訂。
從2010年開始,智能手機的出現帶來了新變化,旅游的實現途徑又經歷了一次革命。目前,攜程App累計下載量超過23億次,有七成左右交易額來自移動端。
中國未來研究會旅游分會副會長劉思敏分析,黃金周的火爆場景從第一天開始就沒有變過。隨著老百姓對生活品質的需求升級,旅游已經變得很簡單。以黃金周為代表的旅游業呈現出的高速增長是改革開放成就最直觀的表現。
交通更便捷,出行變得輕松自如
“真是越來越方便了,十幾年前我從這里嫁出去的時候,翻過4座山才能看到公路。”國慶期間,在福州經商的劉虹組織全家人回老家龍巖上杭縣探親游玩。
18年前的黃金周,龍巖還只是鷹廈鐵路的延伸段,火車開到龍巖新羅區就到了終點。“那時候龍巖站每天才3對客車,現在開60趟動車都不夠。”老龍巖站站長邱平告訴記者。
“有了高鐵,出去的人多,進來的人更多。”龍巖市旅游局工作人員林煜說。
編輯:秦云
關鍵詞:國慶黃金周 黃金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