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人民日報署名文章:安吉的“綠色變奏曲”
如何讓綠色常駐,碧水常流?安吉播綠,不做表面文章。而是把綠,植根于每個人的心田。
安吉的孩子,上學第一課就學水土保護。教育部門將《生態文明地方課程》作為必修課,共10個課時。“生態縣,人人建,愛環境,潔家園”,48字的《生態安吉縣民守則》,像三字經一樣朗朗上口,孩子們張口就來。每月一次生態日,每月一次環境綜合整治,都已成為安吉的慣例。
為了護“綠”,安吉在制度化建設方面狠下工夫。安吉縣委書記沈銘權說:“只有用法制化、制度化去固化‘綠水青山’成果,才能把山水治理從‘環境保護’躍升到‘生態文明’這個高度,可持續發展這篇大文章也才能真正寫好!”
幾千年的農耕文化浸染,農民憑著樸素的經驗安排生活、生產。要實現“生態文明”,除了在生產中力禁生態破壞,如何改變生活中“房屋散亂搭,道路擰麻花,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這一窘境?安吉進行了一系列“美麗鄉村”規范化探索。垃圾分類在城里也是難題,卻在安吉農村早早實現;全縣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覆蓋率達100%,《浙江省農村生活污水技術規范》《浙江省生態村建設規范》兩個地方標準均出自安吉。
安吉白茶聞名天下,但縣里早早劃定白茶禁墾區,10萬畝成為種植面積總限,嚴禁毀山種茶;水清魚多,但在安吉捕魚,要根據水面限量領證;2013年,安吉又發出“禁藥令”,草甘膦等高毒、高殘留農藥,不準進入安吉地區銷售使用,農產品無害化,又走到了全國最前。
其實,不用做更多說明,只要走進安吉,你就會對“生態文明”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兩句話,有深切的體會:
夏日的西苕溪雜花生岸,碧清碧清的河水,讓你忍不住想下河游上一遭。其實,如今安吉每條河流的水質,都可以讓你隨便暢泳。
記者步入今日的余村。但見翠竹綠林連綿起伏,一條小溪穿村而過,清澈的溪水奏出悅耳的歡歌。村中心道路上,時不時穿梭著杭州、上海、蘇州等地牌照的旅游大巴。
潘春林曾是村里礦山的運輸司機,礦山關閉后,開辦了村里第一家“農家樂”。賣風景真的比賣石頭賺錢!春林山莊名氣越來越大,年營業額達100多萬元。
常年在外跑運輸的村民胡加興,看到家鄉越來越清澈的河流,回鄉辦起了荷花山漂流。旺季時,雇工多達60多人……
很多人看過李安拍的電影《臥虎藏龍》,男女主人公在茫茫竹林里比試劍藝的片段,讓人目不暇接。那片竹海,就在安吉。由于強力打造竹文化,每逢周末,安吉的山山水水間到處可以看到嬉戲、漫步的外地游客的身影。
當然,“綠色變奏”的最大受益者是這里的群眾。僅2015年,來安吉的游客就接近1500萬人次,旅游收入超175億元。美麗鄉村建設十二年,安吉財政總收入由7億元增加到55.68億元,年均增長超過2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5402元增加到23610元,由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轉變為高出1000多元。
編輯:秦云
關鍵詞:安吉縣 聯合國人居獎 人民日報 綠色變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