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人物·生活>記·工作記·工作

潘建偉談科研初心:好奇驅動

2016年08月24日 09:32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2016年8月16日凌晨1時40分,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出“一聲巨響”,這預示著我國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如果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運行,這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而其中的關鍵人物就是這個項目的全國政協委員、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潘建偉。

B20160824003-zx11

潘建偉是如何走上科研之路,并走上量子力學科研高地,我們從其成長經歷中找尋規律。

作為中國量子力學第一人,潘建偉曾經拿過很多獎項:奧地利科學院施密德獎(ErichSchmidPrize)、歐洲物理學會菲涅爾獎、國際量子通信獎、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等等。早在十年前,潘建偉就被稱為“中國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人”。

1970年3月,潘建偉出生在浙江東陽,從小他就是個愛玩的孩子,他回憶說,小時候父母非常重視對他興趣的培養,從不限制他做什么。潘建偉從小就喜歡鉆研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有一次爬山,他看到一種很新奇的植物,問了身邊的人都不認識,當時他就想到給中科院研究所寫封信問問,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潘建偉說,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和對于科學的求知欲望,引導他走上了科學之路。

后來他家搬到了縣城,到了初中,他才發現自己在農村小學的語文基礎很差,英語根本就沒有學過。“初中后才第一次寫作文,結果班主任老師只給了40分,當時我是班長,覺得很羞愧。但我有一種不怕輸的精神,為了把英語學好,把同學約到家里來學,向老師請教,進步非常快。”憑著不放棄、不服輸的意志,潘建偉一路迎頭追趕順利考上了中國科技大學。

在潘建偉看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初中、高中的學習和生活中,他對科學傾注了巨大的熱情。學習牛頓的萬有引力,學習太陽、星星的軌道計算,掌握簡單的科學原理,感受宇宙中的奧秘,真的像是在科學的海洋中徜徉,激動人心,令人滿足。至今他仍記得1987年上大學之前,他和父母一起散步,向他們征求專業選擇意見時,父母說:“喜歡什么,就該學什么。”

潘建偉是愛因斯坦的崇拜者,在大學時就喜歡閱讀《愛因斯坦文集》。“愛因斯坦的散文是最深刻、最美的,讓我堅定了研究物理的決心。讓我感覺從簡單的事實后面可以找到一個規律,現在、將來不會變。”當時,他就對量子疊加態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潘建偉當時怎么也想不明白為什么會有量子疊加態呢?于是期中考試的時候他差點沒考及格,因為他一直在想量子疊加態的問題,就沒辦法好好聽別的課了。

從那時候開始,為了搞明白量子疊加態的問題,潘建偉開始學習量子力學。這一學,就是20多年。他曾經對中科大的老校長朱清時說:什么時候能把為什么會有量子糾纏搞明白,我馬上就可以死,沒有問題的。但是現在可能還搞不清楚,所以我就想活得長一點,我想把它搞明白。于是,在獲得中國科技大學理論物理學士和碩士學位后,1996年,潘建偉決定出國繼續攻讀博士。眼看其他的同學都順利出國了,只有他還遲遲沒選定方向和導師,家里人有點著急。潘建偉對他父親說,自己是要選準方向,選對導師,不是為了出國而出國,而是要把最先進的技術學回來。

開始的時候,他選的導師是一位諾獎得主,跟著他讀博士,肯定對未來的就業有幫助。沒想到,比來比去,潘建偉最終選擇了這位諾獎得主的弟子塞林格教授。塞林格當時只是一位普通教授,但潘建偉認為他學識淵博,在新興學科量子力學方面潛力更大。果然跟他預料的一樣,如今的塞林格已經是量子力學的世界級大師。就這樣,潘建偉來到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1996年,他在奧地利第一次見到導師塞林格教授時,這位導師像很多其他導師一樣問道:“你的夢想是什么?”潘建偉脫口而出:“我要在中國建一個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實驗室。”此后他的人生就是一步步向這個目標前進的過程。1997年,在塞林格的領導下,他作為第二作者在《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宣布在實驗中實現了量子態隱形傳輸,這被公認為量子信息實驗領域的開山之作。《科學》雜志將其列為年度全球十大科技進展。這一年,他年僅27歲。

1999年,潘建偉博士畢業準備回國工作卻發現,那時量子信息研究在國內還是一片空白,不僅不被承認,甚至還被認為是偽科學。這使得他根本無法申請到科研經費。無奈之下,潘建偉申請了幾個國外大學的教職。就在這時,他那篇“量子態隱形傳輸”論文被《自然》雜志選為“百年物理學21篇經典論文”。一同入選的,還有“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等重大成果。消息傳到國內,引起了轟動。潘建偉提交的科研項目申請終于獲得批準。2001年,潘建偉在中科大負責組建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實驗室,看到來之不易的實驗室,他心想:“過去,我們在科研領域常常扮演追隨者和模仿者的角色,研究方向的選定、科研項目的設立,都先要看看國際上有沒有人做過。量子信息是一個全新的學科,我們必須學會和習慣做領跑者和引領者。”

潘建偉自己的留學經歷使他收獲良多,所以他也總是想方設法讓成員們到世界上最好的實驗室去深造。弟子們學成之后,都會立即回到潘建偉身邊,沒有一個人留在國外。這些年輕量子物理學家們知道,潘建偉團隊就是他們成長和工作最好的地方。就這樣,潘建偉小組曾經成功創造了6個“世界首次”:1997-1998年,首次成功地實現了量子態隱形傳送(1997)以及糾纏態交換(1998);1999-2000年,首次成功實現三光子(1999)、四光子糾纏態(2001),并利用多粒子糾纏態首次成功地實現了GHZ定理的實驗驗證(2000);2003年,首次成功地實現了自由量子態的隱形傳送;2003年,首次實現糾纏態純化以及量子中繼器的成功實驗;2004年,首次取得五粒子糾纏態的制備與操縱;2006年,首次實現兩粒子復合系統量子態隱形傳輸,并在實驗中第一次成功地實現了對六光子糾纏態的操縱。

但是對潘建偉自己來說,他對物理學的鉆研跟獎項和榮譽沒有太大關系,只是來自于最初的好奇,他最喜歡的生活狀態是思考問題。在思考到最苦難的時候他會去林間散步,他有一個怪癖就是喜歡撿掉落在地上的樹枝來聞,在這種和自然近距離接觸的狀態下,他仿佛感覺這是人類最初的狀態,和自然沒有隔閡融為一體,這也是物理學的追求。在德國留學的時候,他還喜歡在田野里挖野菜,回家做給妻子和女兒吃,這個中科院院士在家人眼里是一個野菜大廚。

也許,正是保持著這樣的初心和對自然的最初的好奇,潘建偉才得以成為中國最好的量子物理學家。

(解艷華綜合相關媒體報道)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潘建偉 科研 初心 好奇驅動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墨子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