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經濟日報署名文章: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治國理政的重大戰略部署
新華社北京5月6日電經濟日報5月6日署名文章: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治國理政的重大戰略部署
李文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深刻分析國際國內經濟新形勢、科學判斷我國經濟發展新走向基礎上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既是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和必然要求,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創新和豐富發展。在思想理論上強化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大意義、目標任務的認識,對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增強改革的自覺性堅定性具有重要意義。
1. 如何認識供給側與需求側的辯證關系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生產與消費是辯證統一的,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方式、質量和水平,消費反作用于生產,推動生產的發展。供給與需求的關系也是辯證統一的,實際上是生產與消費關系的另一種表述。一方面,供給與需求緊密聯系、相互促進;另一方面,供給和需求又相對獨立,具有各自運動規律,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作用的方式、條件有所不同。因此,供給和需求的相互平衡、相互促進,是經濟良性運行的重要條件。
正確處理好供給與需求的關系,是側重供給還是側重需求,要結合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來研判把握。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種種挑戰,既有供給問題,又有需求問題。從供給方面看,資源、能源、環境約束加大,資金、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升,企業創新能力不強,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發展方式難以為繼;供給結構不適應市場需求,既存在低端產業的嚴重產能過剩,也存在著中高端產品和現代服務業的有效供給不足。從需求方面看,國際市場需求疲軟,外需拉動作用大幅下滑;人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但消費需求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需求日益呈現多樣化,而當前的生產力水平難以滿足人民對物質產品和精神文化產品的需求,內需有效提振經濟增長的力度減弱。綜合分析這些實際情況可以看出,供給端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從供給端發力推動經濟發展,既有迫切性,也有針對性。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速度調整、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等方面迫切要求,提升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益,滿足人民多樣化的高層次的需求,并通過發展生產創造出新的更多的需求,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因此,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要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優化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通過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創造新供給,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
編輯:楊嵐
關鍵詞:經濟 改革 結構性 需求 供給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