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大山里的鄉村醫生:快60歲拿下中專文憑

2016年04月19日 09:58 | 來源:北京晚報
分享到: 


W020160419296274861749

背著藥箱,早出晚歸,行走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再過半個多月,張久良就要過69歲生日了,從18歲開始學醫、行醫至今,這個土生土長在門頭溝雁翅鎮的鄉村醫生已經為村民服務了51個年頭。“我這輩子沒啥大本事,就是對看病治病這事特別有勁頭兒”,常年在大山里工作的張久良雖然看上去膚色黝黑,卻比城里很多同齡老人顯得更加年輕和結實。

從周一到周日,每天早晨7點半,張久良都會準時從雁翅村的家出發,來到兩公里外的河南臺村衛生站值班,隨時等待著村民求醫問診。

老張1965年起在雁翅村從事鄉村醫生工作,直到2008年被河南臺村聘任為社區衛生站醫生。如今,“張大夫”這三個字早已在幾十年的歲月積淀中成為很多村民家里兩代人甚至三代人對張久良的“官稱”。無論是平常的頭疼腦熱還是突發的緊急情況,村民都習慣了“找張大夫給看看”。

而老張,始終沒有放下肩上的藥箱,日復一日行走在大山里,守護著偏遠山區村民們的健康。

偷師學藝 每天往自己身上扎針

“我開始學醫的時候才18歲,那時村子里也沒有專職大夫,更沒有機會到學校里去進修,就是口傳手授,而且還是邊干農活邊學給人看病”,在當時的張久良看來,他學醫的師傅特別讓人信服,“那時候村里缺醫少藥,誰有個頭疼腦熱、跌打損傷,都是來找師傅看,能緩解和治好別人身上的病痛是一件特別神奇和牛氣的事情。”

都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開始學醫的張久良像是著了魔一樣,只要有機會學習新的醫學知識就特別起勁兒。“當時村子附近有一家衛生院,有時間我就去那里給他們幫忙打下手,這樣也能耳濡目染學習更多的知識,比如打針、推靜脈注射這些技術活,都是那時候一點點學習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衛生院的“偷師”和日常病歷積累下,張久良這個“赤腳醫生”在村民里的口碑越來越好,“后來聽說附近一家部隊醫院要辦針灸培訓班,我第一時間就報了名,每天往返六七里地去聽課,當時覺得這種培訓機會特別難得,無論多難都得堅持。”

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密密麻麻的人體穴位圖張久良背起來卻得心應手,“可能是人對什么感興趣就會潛力特別大”,學習回來的老張拿著銀針在自己身上開始了練習,“我們管扎針扎得好叫‘得氣’,就是你扎進去得有酸脹麻的感覺,那確實不是一次兩次就能扎得準的。”

那些日子,張久良經常對著鏡子給自己的印堂穴、太陽穴試針,四肢上的穴位更是被扎了上百次不止,“開始扎不準的時候肯定會疼,沒辦法就得忍著,針灸技術說白了就是要多練,只有練多了才能下針快和準,那樣病人就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了”。現在的張久良針灸技術已經非常嫻熟,而且在日常出診時快速針灸法還真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針灸是我們鄉村醫生最應該掌握的看家本領,有時候村民牙疼得不行,托著腮幫子‘吸溜吸溜’地來看病,扎幾針就能緩解很大疼痛,另外像腰疼、腿疼包括面癱等雜癥,針灸的效果也都特別好。”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村里有七八個面癱患者都是張久良用幾根銀針治好的。

行醫遇坎 快60歲拿下中專文憑

1987年,曾經的“赤腳醫生”更名為“鄉村醫生”。2006年鄉村醫生的準入制度有了新規定,其中明確要求鄉村醫生必須要有中專學歷,這對沒有任何學歷憑證的張久良來說是一大難題。“行醫這么多年,如果因為沒有文憑就放棄,不僅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那些信任我的村民和患者,沒有學歷咱就考。”

當時已經快60歲的張久良下定決心報了醫專,每天去學校上課,“那些醫學知識只要是實踐類的都難不倒我,但里面還有大量要背下來的內容”,那時候的張久良無論走到哪兒都帶著自己抄寫的小冊子,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各種醫學術語。就這樣經過3年的刻苦學習,張久良以“高齡考生”的身份順利通過了各科考試,拿下了中專文憑,優秀的成績連很多年輕的同窗都自嘆不如。

2011年時,張久良還參加了北京市衛生局組織的衛生室十項急救技術應用項目技能大賽,在參賽的200多位鄉村醫生中一舉奪魁,獲得了一等獎。

如今,張久良的診室既是社區衛生服務站,又是村里的紅十字會。出診治病和疾病防治宣傳工作都歸張久良管,他是里外“一把手”。“以前沒有衛生站的時候,村民們瞧個病要到區里走一趟,路程至少20多公里”,老張說,雖然現在衛生站只有他一個大夫,但對村民們來說可是解決了大問題。

W020160419296274721093


化險為夷 村民問診隨叫隨到

51年來張久良一直守衛著全村百姓的健康,除了日常的診療,他還為村民建立了《居民健康檔案》,對6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重點健康體檢,有的老人行動不方便,他就上門為老人們診病、檢查,每一條山間小道幾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跡……而且正是由于他的專業判斷,還讓不少村民避免了病情的延誤和惡化。

“如果沒有張大夫,我當時就危險了”,村民高瑞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心有余悸地說:“幾年前的一個傍晚突然覺得心臟特別不舒服,胸口發悶,就想著找張大夫給看看,沒想到一量血壓就很高,當時張大夫給我舌底壓了速效救心丸后又等了幾分鐘發現癥狀沒有緩解,就帶我去了村附近的衛生院。”

提起高瑞銀的病例,張久良記憶猶新,“他當時很像是心絞痛的典型癥狀,后來把他攙扶到衛生院的時候吃了硝酸甘油還是不見效,我當時就覺得情況不太好,趕緊去村里叫人找了車下山。因為我們在山區,如果撥打急救電話估計來的時間還不如這樣快。”很快車就將高瑞銀送到山下的大醫院,經診斷第一時間進行了支架手術。

還有一次也是晚飯時間,張久良剛剛把面條下到鍋里,就有村里人過來喊他說家里有人昏迷了,“我到了村民家一測病人的血糖就只剩下1點多了,雖然還有呼吸但是非常微弱”,張久良當時首先想到的是有可能因為低血糖引起休克,“我再一問,這個病人平時都是注射胰島素來降糖的,結果那幾天因為身體不舒服幾乎沒怎么吃東西,可胰島素還是每天按時按點注射,要知道血糖高了不死人,但血糖低卻是非常危險的。”了解清楚情況后張久良當機立斷讓病人家屬趕緊沖了糖水給病人喂進去,“這種方法比輸液的效果還要更快”,很快病人便轉危為安蘇醒了過來。

如今提起張久良,河南臺村的村民都會豎起大拇指,“張大夫醫術高,人也實在,無論頭疼腦熱還是緊急時刻的救人性命,都特有一手兒。”

老張從記者口中聽到村民這些夸贊,竟然像小學生一樣靦腆地直擺手:“還是村民們信任和支持我,只要我身體允許,能干得動,就一定會繼續為大家服務。”

補白

北京鄉村醫生缺口逾2000人

根據北京市發布的《關于加強村級醫療衛生機構和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實施方案》,目前北京鄉村醫生的缺口超過2000人,尚有847個村是醫療服務“空白村”,即沒有村級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

據報道,目前北京有很多鄉村醫生年齡偏大,有的已經70多歲甚至快80歲,還在從事鄉村醫生的工作。長期以來,農村地區面臨著醫療資源缺失、鄉村醫生隊伍老化、后繼乏人、待遇偏低等問題。

根據方案,2019年年底前,北京將實現村級醫療衛生服務全覆蓋。方案要求,各涉農區,即除東城、西城、石景山區以外的13個區,原則上每村設置一所村級醫療衛生機構,以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所、站)等為主。

為吸引更多醫務人員到農村服務,北京市決定提高村醫待遇,并實行動態增長機制。自今年起,村醫崗位政府補助標準由每人每月1600元提高到3500元。針對山區、半山區的不同情況,各涉農區在基本補助基礎上可再增加補助500元至2000元。

同時方案還確定,可通過公開招聘、訂單定向培養、上級醫療機構派駐等多種形式補充村醫,其中最主要的渠道將是招聘,公開招聘的對象是退休醫務人員、醫學院校畢業生,以及其他具備執業助理醫師以上資質人員,優先招聘退休醫務人員。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張久良 鄉村醫生 中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