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從四個側面看兩會會風:清風吹來氣象新
履職意識更強
“一名人大代表的履職,發乎會內,卻不止乎會內。”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肺移植第一人”、南京醫科大學無錫人民醫院副院長陳靜瑜的微博、微信,如同一本公開的日記,道出了一名人大代表的履職感悟。
她說:“微博微信讓我了解到更多來自社會的聲音。只有深入實際、聯系群眾,我這個人大代表才有更多的話要講,更多的事情要做。”
這種深入調研、深思熟慮的成熟,在代表委員的履職中隨處可見。
“一團和氣”少了,“針鋒相對”多了——代表委員的履職意識更強。
在審議討論慈善法草案現場,發言踴躍、氣氛熱烈。
“現行稅法針對捐贈方的優惠力度不夠,甚至政策缺乏,且流程繁瑣,不利于慈善事業的展開。”
“慈善基金會年度管理成本不得超出當年總支出15%的標準定得太高。”
……
代表委員要求將其意見建議寫入簡報。
“淺嘗輒止”少了,“深思熟慮”多了——代表委員的履職能力提升。
在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史和平看來,今年兩會“現場即興發言的少見了,充分聽取民意、扎實調研形成的有價值議案建議多了。”
全國人大代表、江南大學副校長金征宇為準備議案,經常外出調研,最多一次一口氣跑了4個省份;全國政協委員劉志彪為了完善相關提案,外出盡量選擇乘坐出租車與司機聊天,了解他們對打車軟件的真實態度。
程式性的安排少了,嚴格的規矩多了——會議安排更加突出主題。
駐地不搞迎送儀式,不張貼懸掛標語橫幅,不鋪迎賓地毯不獻花……經過幾年的堅持,節儉樸素已成為兩會的規矩;
統一乘坐中巴或大客車往返駐地與會場,在駐地集體吃自助餐,不隨意缺席審議討論……經過幾年的堅守,按會議規定行事成為代表委員的普遍自覺;
嚴格遵守廉潔自律各項規定,嚴禁會議工作人員以任何名義找代表辦私事……今年新訂的規矩,保證了大會的嚴肅性和規范性。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兩會會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