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誰在攪渾“理財”的池水
——京滬70余家理財公司“吹牛”被罰的背后
新華社上海3月10日電題:誰在攪渾“理財”的池水——京滬70余家理財公司“吹牛”被罰的背后
新華社記者周琳
“高收益、低風險、靈活存取”……悄然間冒出的眾多理財公司,攜帶著種種難以抗拒的“誘惑”,進入了很多人的生活。
真有這樣掉餡餅的好事?記者根據上海和北京工商部門的公開信息查詢系統發現:過去一年中兩城市有至少上百家類似金融信息、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類公司受到行政處罰,其中70余家原因在于“虛假宣傳”!
本是互惠創新的新鮮事物,如果任由部分“老鼠”鉆空子、攪渾水,不僅將損傷公眾的利益,更將動搖這一行業的誠信之本。
“歷史年化收益率125%”純屬杜撰——部分理財公司攬客基本靠“吹”
隨著第三方理財的逐漸興起,部分理財公司為了招攬客戶,大肆進行虛假宣傳。記者發現,2015年因虛假宣傳被處罰的京滬70余家理財類企業中,其手法各有不同。
——“胡亂貼金”型:為吸引客戶偽造公司榮譽。
上海虹億金融信息有限公司就利用其企業網站和經營場所,虛構“年放貸額超3億元、建立了350人的專業團隊、成功控股內蒙古白云巖礦(鎂礦)有限公司”等宣傳內容。
監管部門核查卻發現,至案發時該企業成立僅8個月,期間的金融信息服務總量和放貸額總計不足千萬元,在職和辦過聘用合同的工作人員僅15人,所謂“內蒙古白云巖礦(鎂礦)有限公司”純屬虛構。
再例如,上海保熙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在其公司網站主頁上發布了“歷史成績年化收益率125%”等內容,調查卻發現完全系當事人杜撰。
——“傍大款”型:拉上強勢機構為其“背書”。
北京睿尚源資產管理在其宣傳材料和網站中表示,自己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批準得到國內外多家銀行和金融機構合作的資產管理平臺,并在公司住所懸掛分別標有“中國光大銀行”“中國民生銀行”等十二家銀行的簡稱及標識的標牌。實際上完全子虛烏有。
“保本保收益”?可能違規!
上海市工商局廣告處處長應鈞表示,近年來互聯網金融平臺等投資理財類服務發展迅速,對企業資質規模或具體投融資項目的虛假和夸大宣傳現象較為突出,有些企業為了搶占市場,夸大宣傳企業的經營規模或成立時間,甚至杜撰一些企業的獲利“事跡”,以此騙取投資人信任。
業內人士提醒投資者,有兩點需要特別注意。一是“保本保收益”型廣告可能違規。
據介紹,在宣傳單頁上,投資理財類廣告常常以高額的投資回報預期吸引眼球,宣稱“保本保收益”,卻未將其中附帶的條件一并明示,屬于典型誤導性質的虛假廣告。
新廣告法明確規定,除了國家另有規定的情況外,有投資回報預期的商品或服務廣告,均不得對未來效果、收益等情況作出保證,不得明示或暗示保本、無風險或者保收益等。
“平臺提供的是信息中介服務,項目并非是平臺自身的,它怎能對不受自己掌控的項目承諾收益呢?這類產品承諾預期投資收益率是違法的。”應鈞說。
二是只看注冊資本不能證明公司“高大上”。
為了吸引投資者,有些企業在虛假宣傳的同時,還會鉆政策的空子,在注冊或變更時故意將注冊資本“提到”很高,以博取投資者的信任。
記者調查發現,上述虹億金融信息2015年6月最新公示的信息顯示,雖然其兩個自然人股東認繳2.7億元注冊資本,而實繳為0元。另一家因虛假宣傳被罰的“好收益(北京)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5000萬元,目前實繳僅147萬元。
“在商事登記改革后,企業可以先注冊,而無需一次性將注冊資本實繳到位。”同濟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春彥說,這一做法雖然并不違規,但確實可以為一些企業進行“高大上”的包裝,可能會吸引到更多的投資者。
透支信任是最大的危機
少部分小平臺渾水摸魚的現象,一方面可能導致投資者蒙受損失,更重要的是可能影響行業的信任度,最終導致“劣幣驅逐良幣”“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的現象。
據了解,按照現行規定,注冊資產管理、財富管理、投資管理、咨詢、創業投資等為名稱的公司,是沒有資金門檻的。公司可以選擇填寫上億元的注冊資本,無需當場繳納或即時資金到位,只需在一定時間內繳納完畢即可。
“行業發展初期,會有小部分企業渾水摸魚,一時間泥沙俱下。”劉春彥說,工商注冊只是給企業發一個“身份證”,至于企業拿它是否去做了違法亂紀或傷害消費者權益的事,目前還缺乏有效及時的跟蹤及反饋,因此行業主管部門應切實做好事中事后監管。
北京匯佳律師事務所律師邱寶昌提醒,在網絡平臺,用戶很難知曉借出資金的真正用途,借款方借錢不還或是“掛羊頭賣狗肉”,將資金挪作他用,甚至涉嫌非法集資,都會為用戶帶來損失,監管的技術和制度都有待加強。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等監管意見已相繼出臺,下一步需要繼續細化相關規則,推動行業進一步規范化。
“幾乎沒有一款理財產品可以同時做到超高收益、超低風險,還能靈活存取,如果遇到類似宣傳,消費者就得仔細甄別。”邱寶昌說,要加強信息的公開透明度,確保消費者充分知情。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理財 P2P 互聯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