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頭條今日頭條
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傳統文化汲取智慧治國理政記敘
從“天下一家”,到“人類命運共同體”
——“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同世界各國優秀文化一道造福人類”
自先秦至當代,中國人“天下一家”的觀念源遠流長。
2015年12月,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中國烏鎮舉行,面對各國來賓,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倡議。演講中,他真誠透露,自己“非常愿意使用‘命運共同體’這個詞”。
事實上,自2012年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習近平走到哪里,就把“命運共同體”的觀念帶到哪里。從2013年在印度尼西亞國會提出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到2014年在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會晤上呼吁努力構建攜手共進的命運共同體,到2015年在博鰲亞洲論壇提出邁向命運共同體開創亞洲新未來,再到參加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時提出“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在不同場合談“命運共同體”已經不下百次,熱切傳遞著“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同世界各國優秀文化一道造福人類”的信念。
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著名學家牟鐘鑒在《共同體:人類命運,中國經驗》一文中指出,中華民族共同體血脈流長、紐帶堅固,這在世界幾大文明共同體中是僅見的,“中國的歷史經驗和現實成就都可以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一系列重要智慧”。牟鐘鑒認為,尤其需要注重中國智慧中的“天人一體”的宇宙情懷、“天下一家”的人類情懷,以及“中和之道”的協調智慧。
在“雞犬之聲相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經濟全球化時代,世界各國唯有一道打造命運共同體,人類才有機會攜手邁向嶄新未來。而作為倡導者和引領者的中國,其展示出的,正是5000年禮義之邦的大國精神和文化。
“禮之用,和為貴。”
和平是中國展現給世界的第一印象,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第一法則。“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一個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傳的民族精神中來進行基因測序。有著5000多年歷史的中華文明,始終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國人民的血脈之中。”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習近平將和平、和睦、和諧定義為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
“中國不認同‘國強必霸’的陳舊邏輯”“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沖突’,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本著和平、和睦、和諧的精神追求,困擾西方世界上百年的一個個命題,被習近平以中國智慧一舉廓清。
“合則強,孤則弱。”
2014年11月,北京雁棲湖畔,習近平以一句唐詩“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一語雙關地表達了“加強合作、展翅齊飛,書寫亞太發展的新愿景”的期望。
2013年,習近平以貫通古今的戰略眼光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千百年前,我們的祖先在大漠戈壁上“馳命走驛,不絕于時月”,在汪洋大海中“云帆高張,晝夜星馳”。當下,“一帶一路”又將沿線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互連接在一起。這條從歷史深處里走來的合作共贏之路,目前已經得到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并參與。
2016年1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開業,57國代表齊聚一堂共襄盛舉。在開業儀式上,習近平表示:“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順風車’。”
“計利當計天下利。”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路徑、新平臺,“一帶一路”與亞投行堪稱中國“合”文化的典范。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
5000年綿延不斷的中華文明,都凝聚在“小康”這個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追求的理想社會全面建成的時刻;中華文明古國,正以嶄新的精神風貌和卓越的東方智慧,重返世界舞臺中央。(完)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習近平 傳統文化 治國理政記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