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我們為何支持好人“求表揚”
吉林長春人張金彪,是燒烤店的老板。這些年來,張金彪累計掏出近20萬元,用于捐資助學。毫無疑問,這是一位“好人”。社會也沒有忘記他。這些年來,因為好人好事,張金彪多次在媒體上“露臉”。可近日,張金彪致電媒體,希望媒體能夠再次報道他的愛心故事。(2月18日《新文化報》)
在傳統的觀念看來,低調地做好事才是人們心中完美的好人形象,這種嚴苛的道德觀無可厚非,卻也有一定的狹隘性。張金彪稱希望媒體表揚他,是因為他聽過子貢贖人卻拒絕獎勵,而被孔子批評的故事。做了好事,得到榮譽,甚至在物質上得到了好處,如果狹隘地看,這樣的善行或許是不完美的,但是從社會效應和長遠看,這樣的善才更能推行開來,并且它是無損于公共利益的。
民間俗話說:好人有好報。這種樸素的看法實際上是帶有一定功利性的,但道德并不會因為帶有一定的功利性就會受到折損,恰恰相反,人們若堅信多做好事能夠帶來回報,那么善舉就會越來越多。張金彪希望能多在媒體上“露臉”,或許有些小小的虛榮心,但這絲毫不影響其善舉的價值,反而能夠激勵更多的人去做好事。
其實,做好事高調與低調,很多時候是由個人性格決定的,而與其他無關。如果新聞報道能夠為一個愛心人士提供繼續前行的動力和心里慰藉,那么媒體何樂而不為呢,至少不應吝于多報道幾次。
這一次,張金彪“求表揚”的事受到關注后,絕大多數網友都表示了支持。這說明,大家在道德問題上更加務實和理性。“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默默奉獻,不求回報”式的道德值得頌揚,同時也應該注意到,不是說做好事就一定要自我犧牲,也不是說在道德上毫無瑕疵才算是善舉。在現實生活中,道德是由一群并不完美的普通人塑造的,他們的善舉不一定多么崇高,他們做好事或許帶著一些私心,也得到了一些小回報,在這些卻是實實在在的正能量,為公共生活增添著溫度。
一個好人因為做好事,而得到了榮譽,也得到了物質上的獎勵。這是人們所樂于見到的。由這次的事情,筆者不由得想起了一些類似案例:撿到錢包歸還主人該不該要酬金;獎勵見義勇為的一些措施引發爭議,比如高考加分,有人認為有道德功利化嫌疑。筆者認為,在這些問題上,都需放下狹隘的道德觀來看待,才能形成共識。當然一個重要的參考項不可或缺,即某件事物對于社會向善的作用,是推動,是抑制,還是無影響。當我們不再固守某種道德觀,而是從維護和發揚公共生活中的善行的角度出發,去制定規則,執行規則,才能讓更多的好人好事顯現出來。(寇宇龍)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支持好人“求表揚” 張金彪捐資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