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不能再任由“留守兒童”的眼淚飛
大年初九了,許多在城里打工的農民工開始陸續返城,在成都邛崍臨濟鎮瑞林村,40歲的植大姐今天也要回成都上班了,7歲多的兒子峰峰吵著要一起,爺爺奶奶在一旁拉都拉不住,峰峰一直喊著“你們不能這樣對我”。(2月16日《華西都市報》)
相信這樣的場景不在少數,無數留守兒童也曾以類似的方式哭嚎著挽留過父母的腳步,而身為留守兒童的父母們更曾切身經歷過年年一度的“傷情別離”,這正是我國留守兒童與父母親情關系的縮影,也深深地打著時代的烙印。
據教育部統計,2014年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兒童數量達2075.42萬,這一龐大的弱勢群體已成為我國社會轉型時期的承受者之一。他們是最值得關注和關愛的對象,也是家庭溫暖難以照拂的地方,他們代表的是一個最具代表性的群體,他們的悲歡離合更構成我國獨特的城鄉二元結構的復雜體系。這名7歲留守兒童與父母親傷心別離,看似個別卻不是個別,看似單個家庭卻代表廣大留守兒童家庭現狀。
留守問題最關鍵的是傷害。一者,傷害的是留守兒童的身心。父母不再身邊,缺少親情關愛,很難健康成長,這早被實踐所證實。某種意義上,與父母長期隔離,比肉體的折磨和傷害更大,留守和“留守歲月”留給廣大留守兒童的可能是一生難以磨滅的創傷。
二者,留守兒童更容易發生各類負面問題。一項調查顯示,2006~2015年10年間,國內關于留守兒童的輿情事件共計239起,主要包括留守兒童自殺、犯罪、非正常傷害與意外死亡等四種類型。2010年之后,我國社會進入留守兒童輿情事件的高發期,僅2010~2015年間就出現了206起,占統計總量的86.19%,其中2015年為43起,達到頂峰。從留守兒童輿情事件類型來看,在10年間239起事件中,留守兒童非正常傷害共83起,占總數的34.73%,占比最高。其中留守兒童遭受性侵害輿情事件62起,遭受他人蓄意傷害及殺戮21起。從中不難得出“留守兒童”更易受到外部傷害的事實。
三者,在一個2000多萬的留守兒童群體現實之下,不可能不對社會整體和未來造成影響。這些被“創傷”著長大的兒童,可能的“負面心理”和“負面因素”,會直接影響到社會肌體的健康與否,留守兒童們成長為社會上的人,一旦無法正常適應社會,未來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直接和間接影響的將不僅是一代兩代人。
因此,我們有責任高度關注這一現象,不應該再任由廣大“留守兒童”年復一年的“眼淚飛”。以政策和制度的溫暖讓他們獲得原本應該正常獲得的親情,讓他們和其他孩子們一樣健康快樂,是國家和政府的責任。政府和社會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和關愛,讓他們盡可能的結束“留守”回到父母身邊,在受教育上盡可能讓他們享受“同城待遇”,盡可能減輕留守兒童父母的經濟負擔,讓他們和他們的家庭有尊嚴、有幸福,同等享受社會發展成果,
這并非不可作為,也并非不可實現。值得欣慰的是,國家有關方面已經開始關注和解決這一問題,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中要求,“父母要依法履行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即使父母外出務工,也不能逃避這種法律責任?!薄兑庖姟酚置鞔_提出“不得讓不滿十六周歲的兒童脫離監護單獨居住生活?!边@為徹底解決留守兒童留守,留守兒童無人監護問題提供了法律制度上的保證。另外,各地紛紛出臺針對性措施,對短期內無法解決的“留守現象”投入更多的財力物力和人力保障,讓留守兒童盡可能多一個溫暖的“家”。就譬如在云南省一些地方,就設立了以婦聯等群眾組織為主體的“社區(鄉村)愛心網”,建立留守兒童之家,讓公益組織和志愿者介入,這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問題和矛盾,也在國內多地開始探索實踐。
隨著社會的發展,“留守”問題必將成為歷史,但對前景抱以美好愿景時不應忽視解決“留守現狀”的緊迫性。從國家到地方,都應該切實行動起來,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解決,從一個個處于社會末端的“留守兒童”和“留守家庭”開始解決。(畢曉哲)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留守兒童”問題 保護留守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