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冷鑫:“國學”不是中國古典學

2016年02月01日 09:18 | 作者:冷鑫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國學”一詞在古籍中用得很多,都是指各類學校。如《周禮·春官·樂師》有云:“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禮記·學記》說:“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這是指國家級學校。南唐李氏朝廷辦“廬山國學”,又稱“白鹿國學”,是指白鹿洞書院。歷代國家級學校的稱謂變化很多,如太學、國子學、國子寺、國子監、國子學等等,至清光緒年間始設學部,才有了現代稱謂。所以“國學”一詞,以現代學術眼光來審視,其內涵和外延還都在討論中。


《隋書·經籍志》將古籍分為經部、史部、子部、集部、道經、佛經六類,后來人們習慣取前四種,確定了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更確立了以經統史的意識形態,影響直至近代。但即便是六部分法也不能算是今天所謂的“國學”的全部內容,因為這六部僅僅是“主流”學術,那些對歷史文化發展起著巨大作用的民間思想文化并未包括在內。至近代,現代學科意義上的史學、哲學、文學大致與經史子集四部中的史、子、集三部相對應,而經部的文本被文、史、哲等學科拆分,但研究方法和解釋取向與經學迥異。這種拆分固然有其現代的學理依據和優勢,但往往又自設藩籬,學科的行政劃分更是強化了這種隔離。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則是一個完整的有著內在聯系的系統,學者游走其間,可以將其內在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因此,提倡“國學”概念,極有必要。


當然,“國學”一詞更是置于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背景上的,這個背景有三個顯著的特點:一是中華民族及其文化一以貫之,從未中斷;二是中國文化無比豐富燦爛,有其自身的特點、價值和規律;三是要從傳統中汲取文化動力走向未來。在此基礎上,不一定能馬上得出“國學”是什么,但我們由此可知“國學”不是什么:


“國學”不是傳統學術的簡單復活,即便是傳統的“以復古為革新”的方式在今天也不適用,因為今天畢竟與古代歷史有天壤之別,復古不會被接受。


“國學”不是所謂的“以現代眼光來審視古代文化”,因為歷史雄辯地證明這種方法往往有削足適履之弊,把許多優秀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國學”不是一門研究中國人和中國文化的學科,這是德國漢學家佛蘭閣關于漢學的定義,這種無原則的寬泛自身就消解了“國學”作為學科和學術的意義。西方漢學從根本上講是由基督教文明所發起的與中國文化的對話。


“國學”不是中國古典學。古典學是依據古希臘、羅馬文獻來研究那個時期的歷史、哲學、文學的學科,如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哈佛大學等都設立了古典學系。古典學是研究他人、研究歷史,而“國學”是我們在研究自己,研究歷史和現在。


“國學”的概念雖難“確定”,但“國學”的精神似可描述。如中國文化精神是反對封閉和保守的,這種文化精神支持以中國文化的主體性為根本,自覺走出傳統中國學術境域,主動與其他文化進行融合,從而不僅為中國也為世界提供有益的精神資源,應該成為“國學”的應有之義。


說到“國學”的精神,章太炎在《國學講習會序》中的疾呼最為讓人動容:“夫國學者,國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聞處競爭之世,徒恃國學固不足以立國矣;而吾未聞國學不興而國能自立者也。吾聞有國亡而國學不亡者矣,而吾未聞國學先亡而國仍立者也。故今日國學之無人興起,即將影響于國家之存滅,是不亦視前世為尤岌岌乎?”今日讀來,胸膽猶為之開張,使人不禁想起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清代著名學者龔自珍在其史學理論代表作《古史鉤沉》中說:“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敗人之綱紀,必先去其史;絕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反之,欲興其國,欲整綱紀,欲建人才,必先舉其史,興其學。“國學”之精神,庶幾在此。


“國學”是“術”,但首先是“道”。近年來,隨著對國學的提倡與推廣,“國學”正以各種姿態呈現在我們面前,各種國學教育、國學書籍日漸普及,一些弊端也有所顯現。且不說偽“國學”有增長之勢,就是真“國學”,也有化“道”為“術”的趨勢:背誦古文、詠讀詩歌,學習經典卻不能會通真意,體認深情,便無所謂學習“國學”;習字、練畫、撫琴、下棋,若不能感悟生命情調,也無所謂精研“國藝”。而這些,我認為,可能會淪為“以邀時譽”的一技之長,與“國學”本義并不完全吻合。


(作者系青年學者)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冷鑫 國學 中國古典學 傳統學術 文化精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