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人物·生活>高端訪談高端訪談

葉小鋼:音樂、書籍,人生路上的兩位密友

2015年10月14日 14:44 | 作者:葉小鋼/口述 修菁 陳亞聰/整理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葉小鋼

葉小鋼

 

  小時候,知道我要學音樂,父親說了一句話,讓我至今受用:今后的人生,一切都要靠你自己,家里能給你的只是一點文化的熏陶。這些年一個人在海外、在北京打拼,父親這句話給予了我力量。除了要感謝父親、感謝家庭給予我最初的文化熏陶,還要感謝相伴我一生的兩位密友———音樂與書籍。它們給了我靈魂上的幫助,開闊了我的精神視野,給予我永不停歇向前進取的力量。

 

  我的父親葉純之是我國第一代作曲家,曾為《翠翠》、《嫦娥》等100多部電影作曲配樂。因為他,我從小便接觸音樂。記憶中,當時家里的日子并不好過,可家中從不會斷了音樂。父親會把唱片放進老式留聲機里,普羅科菲耶夫的《彼得與狼》、德沃夏克的《新世界》或《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就這樣飄進了我的童年記憶。從小的音樂熏陶,讓我自然而然就喜歡上音樂。4歲跟父親學彈鋼琴時,我從來不用催,恨不得總坐在那兒。后來一次聽父親創作的《中提琴協奏曲》,又激起了我對音樂創作的好奇心。

 

  初中畢業時,正值“上山下鄉”運動,根據當時政策,我先去了農場,第二年,又去了上海郊區的造紙廠當鉗工。如果說,小時候的音樂夢想更多源于興趣和家庭影響,上山下鄉運動中,從事與音樂有關的工作則成了改變我命運的唯一出路。

 

  當鉗工時,條件很艱苦,幾乎每天一睜眼,就意味著大概每天有十幾個小時不屬于自己———上午6點鐘起來上班,下午六七點鐘才能回到家里。為了節約時間,我常常是到家吃兩口飯,就趕緊練琴,每天堅持兩小時,星期天休息就給自己加練到8小時。當時左鄰右舍常常被我的琴聲“折磨”,樓下的阿婆經常用竹竿捅我們家的天花板,旁邊家的鄰居有用石頭砸我家玻璃的。到了夏天,就連父母也會因為我彈琴,躲到陽臺去。有一次,母親問鄰居,你看鋼琴伴奏的《紅燈記》嗎?對方竟答:“看什么,我天天聽你家兒子在隔壁彈!”

 

  不同的音樂,與不同階段的生命相遇,會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于我而言,貝多芬、瓦格納的音樂在當時激發了我的勵志進取之心,給我希望也慰藉了我的靈魂,它讓我堅信:中國不會一直這樣,困境終會過去,它讓當時十七八歲的我懂得了要與命運抗爭。

 

  現在您如果問我,當時苦嗎?苦,真的很苦。可是有音樂陪著,就像黑暗中一直有盞不滅的燈,生活也隨之有了軸心。音樂告訴我,遠方在哪,這也是我隨后幾十年生活工作的軸心。

 

  我與命運的抗爭,在1978年也勝負揭分曉。這一年,我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這是我人生的轉折點。進校后,每天從早上出早操到晚上就寢,我幾乎把時間百分之百投入在學業上,把與音樂相關的知識、技能,盡可能多地灌進腦子里、實踐中。大二時,我的作品獲得了齊爾品作曲比賽第一名,這次獲獎給了我自信,讓我明白努力不會白費,也是從那時起,我迷上作曲到現在。

 

  我人生中的另一位密友是書籍。早期的閱讀,也反哺著我的音樂創作。如讀李澤厚的《美的歷程》,便成為我的一首小提琴協奏曲的靈感來源。讀《約翰·克利斯朵夫》和一些中國古詩,讓我真切感受到,創作一定要來源于自己的真實心理感受。

 

  1987年,我得到美國伊斯曼音樂學院獎學金,去美國留學。盡管去美國前,我在國內已經小有名氣,可我知道,這是來學習的。所以,我盡可能地把自己放低,當一名普通的留學生,什么也不爭,專注在音樂。就這樣,我邊學習邊打工,一待就是7年。當時很多人選擇留在國外,我也時常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美國的氛圍很好,我的作品也開始被圈內人士認可。可我清楚地知道,在美國寫的那些東西很藝術化,雖然受歡迎,但更多是在專業圈內。而我在作曲中引用的一些中國元素,只能說是“文化標識”,缺乏深厚的心理情感支撐。最后,我決定回國。在國內我已經有了一定人脈的積累,這能給我帶來更多學習、鍛煉的機會,對我的音樂事業更好。

 

  回國后,為了讓自己的作品生根,我開始走遍中國,用身體去感受這片土地,盡可能去積淀自己,讓作品中的中國元素更加真實、真切。直到十年后,我開始“反打”,帶著作品登上美國舞臺演出,用音樂講述“中國故事”。

 

  現在很多年輕人,腦子里總是有各種想法,就像盤在腦袋上的好多蛇,很難專注于一件事。但學音樂和閱讀讓我明白:做事必須專注,沿著一條主軸線,不斷努力。這也使我面臨艱難選擇時,常常能剪掉各種繁雜,做出對音樂事業最好的決定。

 

  如今我承擔的社會職務相對增多,如中國音協主席、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等,這常常需要我花費一定的時間去處理一些公務。我也會矛盾:要不要多花些時間搞創作?我知道對自己而言,最后蓋棺定論能證明自己的,只有作品,音樂永遠是我人生的主軸線,無論遇到什么,都不能放棄創作。

 

  盡管白天我有時必須處理公務,但晚上的時間我一定會留給自己、留給創作。我經常工作到凌晨兩三點,或者創作,或者整理之前的作品,就算這樣,第二天早晨我也要很早上班,不能浪費時間。就算是下去調研,我也不能讓自己與音樂分開。我會利用這些經歷開闊自己的精神視野,畢竟音樂創作需要有真情實感,每次采風或調研就是我情感素材的來源。同時,去祖國各地調研,也讓我發現一些中國大地上的問題,這是只在學校當教授很難看到的。如調研時我發現,我們很多地方的學校缺乏藝術教育,尤其是音樂,整座學校都沒有歌聲,這其實是造成我們創造力、想象力缺乏的很大原因之一。因此,回北京后,我組織一些音樂家、音樂學院作曲系的學生,給鄉村學校創作校歌,這對我的音樂創作也是一種促進。

 

  一個人能不能有大成就,創作后期的發力很重要。這段時間,一個人的思想、舉止、選擇等就是在畫最后的句號。所以,現在的我還在大量閱讀,時刻記錄下對自己的創作有用的養料,抓住各種零散的時間,修改、優化我的作品。

 

  (葉小鋼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葉小鋼 音樂 書籍 人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