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農村集體產權改革系列意見將出
核心是賦予農民占有收益抵押擔保等六項權能
探索 多地改革模式亮點可取
多位專家指出,在已有的集體所有權改革地區里,不乏頗有特點的模式和成績,值得未來試點地區參考。
據北京市農村工作委員會介紹,北京市的改革方向是“撤村不撤社、轉居不轉工、資產變股權、農民當股東”二十個字。上世紀90年代初,北京市就要求以行政村為單位設立村經濟合作社,以鄉為單位設立鄉合作經濟聯合社,并取得法人資格,此后采取存量資產量化、“資源+資本”以及社員投資入股等多種方式進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目前股權設置基本分為集體股和個人股,一般分別不高于30%和不低于70%。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完成集體經濟股份合作制改革的鄉村集體經濟組織達到3878個,村級完成改革比例達到97%。
上海市農業委員會介紹稱,該市明確界定現階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的范疇是非資源性集體資金和資產,堅持效益決定分配的模式,年度收益分配要依據當年的經營收益情況,確定合理的分配比例,建立以豐補歉機制,分配比例不得高于當年經營性凈收益的七成,不收益不得分配,嚴禁舉債分配。實踐證明改革激發了集體經濟活力,2013年上海已有89個改制后的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了收益分紅,年總分紅5.38億元,人均分紅超過3000元。
浙江省寧波市的改革則在激活集體產權的金融屬性更進一步,從2009年起,該市一些地方把股份經濟合作社股權納入農村有效擔保物范圍,依托轄區農村金融機構,建立股權融資平臺,允許農民利用股權開展抵押貸款融資,股民可以按照自己股權所占資產總額的80%比例獲得抵押貸款,財政建立抵押貸款風險基金,承擔一定比例的不良貸款風險。到目前為止,累計已有1283戶農戶獲得貸款,總額接近7000億元。
編輯:羅韋
關鍵詞:集體 農村 改革 資產 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