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史上最強厄爾尼諾或將到來 我國面臨北旱南澇(圖)
今年4月15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了一則新聞公告,預測今年可能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并很有可能成為自1998年以來最嚴重的厄爾尼諾年,一時間,全球農產品和金融市場一片警惕之聲。5月、6月以來,部分極端天氣現象頻出,有專家認為與厄爾尼諾不無關聯。
厄爾尼諾,這個頻繁見諸報端的舶來詞匯,究竟代表著什么?為何會有如此重大的影響?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又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厄爾尼諾是什么?
“厄爾尼諾,在西班牙語里代表‘圣嬰’,簡單地說,它是一個發生在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氣候現象。”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鄭飛向記者解釋。
早在18世紀初,秘魯和厄瓜多爾的漁民們就發現每隔數年魚的產量就銳減一次,而且銳減的時間呈現了很強的規律性,幾乎都集中在“圣誕節”(12月25日)前后。當地人把這種現象稱為“厄爾尼諾”,以此表示他們對耶穌基督的虔誠,其實這就是如今人們所說的厄爾尼諾現象。
6月6日,大雨襲來前的北京市石景山區陰云密布。新華社記者 李欣攝
“厄爾尼諾的形成原因與太平洋表面的風向和水流方向密切相關。”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丁一匯表示,太平洋上空大氣層中的東風一旦減弱,太平洋中的暖水層和冷水層就會產生變化,暖水上浮,冷水下降,表層海水溫度就提高了。
針對厄爾尼諾,當前科學界僅能夠給出比較可信的6個月左右的預測結果。“太平洋某些區域海水溫度升高0.5攝氏度以上,表示進入了厄爾尼諾狀態,這個狀態維持3個月以上才會形成真正的厄爾尼諾現象。”鄭飛說,厄爾尼諾之所以如此受關注,是因為它的發生將對全球氣候造成極大影響。
厄爾尼諾發生概率有多大?
“監測顯示,太平洋部分區域海溫已經進入了厄爾尼諾狀態。”丁一匯認為,經過預測,到今年7月份,將有80%的可能性會發生中等強度或者以上的一次厄爾尼諾事件。估計到8月、9月還要有一次發展,到圣誕節時可能達到高峰。到底高峰可以達到什么程度,到時還需要進一步預測。
今年3月26日,美國《華爾街見聞》以《血色將至》的驚悚標題刊文預測今年將迎來一場超強厄爾尼諾,丁一匯卻對此保持了審慎態度。“厄爾尼諾的預測并非百分之百準確,人類在20世紀70年代和90年代都曾因海溫升溫過程中的風向改變,而發生過預報失誤。因此,今年我們特別小心。”
“現在關鍵是強度問題,是否能夠成為一個超強的厄爾尼諾,還要看未來的風向。”丁一匯表示,如果今年發生一次很強的厄爾尼諾,中東熱帶太平洋就會變成暖水。如果升溫達到了2攝氏度至3攝氏度的時候,那么今年的厄爾尼諾可能會扭轉前10年到15年中東熱帶太平洋海洋的偏冷狀態。所以它的意義不只在于今年,而在于未來的相當一段時間會不會扭轉全球變暖的停頓和趨緩趨勢,因此,今年的情況備受關注。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厄爾尼諾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