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北京“異地高考”第一年(圖)
鄭鑫提前過上了大學生活,昨天她在宿舍里收拾行李,準備回家過暑假本組攝影 本報記者 陳柏
今年是北京開放“異地高考”第一年,在“6年連繳社保”等門檻限制下,全市僅有121名異地生符合條件,114名最終決定在京報考。今天他們和京籍學生一樣有資格步入北京考場。然而,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在北京高考“入場券”來之不易的情況下,不少異地考生卻放棄了高考“大戰場”,他們選擇了“提招”這條捷徑,其中京西某區縣的異地考生就全部選擇了提前招生。
19名非京籍考生 僅一名上考場
河北籍學生劉一夫,是今年114名可在京參與高考的幸運兒之一,今天他卻不用走進高考考場,因為在4月5日當天,他已被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提前錄取。
2012年,北京公布異地高考“改革”過渡方案,規定自2014年起外地戶籍來京務工人員子女可在京高考。2013年9月,北京市教委公布異地高考實施辦法,明確只有符合五項條件的隨遷子女,才可申請在京高考,前提包括這些孩子的家長[微博]須有北京暫住證或工作居住證、在京有合法穩定的住所,穩定就業滿6年,在京連續繳社保滿6年(不含補繳),隨遷子女還需具有該市學籍,且已在京連續就讀高中教育3年。今年3月,本市明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只能參加高等職業學校招生考試”。
在首年放開異地高考的形勢下,今年在京的異地學生有幾種人生選擇,從全市僅有409名隨遷子女申請在京高考來看,多數異地生還是選擇了回家。“我們班有43個學生,19個異地學生,上學期期末11個學生就選擇回了老家。今年剩余的8個學生中,5個同學又都陸續回家準備高考,還有3個同學通過了在京高考的審核,2位同學選擇提招,只有1名學生選擇參加高考統一考試。”海淀區一所私立中學的高三班主任介紹了他們班異地學生的情況。
在京高考三種選擇 部分區縣全部“提招”
北青報記者調查了解到,這些仍然選擇回家高考的學生們,多數出于兩種情況,一是成績較好,不愿意在京考高職,選擇回家考本科;另一種則是被嚴格的條件卡掉了在京高考的資格。
而114名不用再回家的異地生,雖然只能在京報考高職,但他們同樣面臨多樣選擇,一是參加高職學校提前的自主招生,即“提招”;二是參加統一高考;三是參加高職院校的“單考單招”。這些選擇中,不少異地考生都熱衷于3到4月高職院校組織的“提招”,提前完成錄取。
據京西某區縣高招辦的一位老師透露,今年他們符合在京高考條件的異地考生全被“提招”。北青報記者接觸的七位在京高考的異地考生中,六名學生都通過“提招”進入自己心儀的高職院校。這些學生多數成績一般,水平在本科三批左右,對于他們來說,高職院校是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是未來可以升本的院校。“自己想去的學校如果有提招,實在就沒有必要通過高考進去了,除非是自己想去的學校不在提招范圍內”。
“提招”很多不用筆試 成異地考生捷徑
異地考生為什么更熱愛“提招”呢?對于“提招”的過程,雖然有筆試和面試環節,但很多專業可以直接跳過筆試,進入面試。劉一夫說自己“提招”的過程十分輕松,“我報考的專業是電子商務,學校要求語文英語會考成績在C以上,就可以跳過筆試。”劉一夫介紹說,除了筆試“免試”之外,面試過程也不難,“面試是問一些愛好和基本情況。”
據多位被“提招”的異地學生介紹,相較于統一的高考,“提招”的筆試和面試輕松、簡單,簡直“易如反掌”,幾乎沒有壓力。
2014年參與“提招”的院校共有26所,比去年增加了8所,計劃招生總數為7105人。此外,今年還新增了兩所有條件注冊為大學的試點高職院校,分別為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及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高職院校的“提招”專業涵蓋范圍廣,有院校甚至拿出了17個專業參與“提招”。在高職“提招”計劃中,汽車技術、計算機網絡、電子商務、市場營銷相關專業最多。
編輯:曾珂
關鍵詞:高考 北京 異地高考 第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