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史記·資政>首義槍聲 首義槍聲

民國元年張謇創辦現代化圖書館

2014年02月19日 17:30 | 作者:徐鐵猊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中日甲午戰爭后,張謇認為中國之弱在于貧,救貧之法在于實業在于教育,提出“以實業與教育迭相之用”、“實業為父、教育為母”的主張。在發展實業的同時,張謇努力興辦新式學校等各類文化教育設施。光緒二十八年(1902),在南通創辦全國第一所民辦師范——通州師范學校,王國維在校任教。后又興辦通州女子師范學校和海門常樂鎮張徐女校等一批中、小學校。除此之外還創辦了南通博物苑、圖書館、醫學專科學校、紡織專門學校、氣象臺以及南京河海工程專門學校。
  張謇興辦圖書館想法的產生主要是受到兩個方面的影響。其一,受紹興徐樹蘭所建古越藏書樓的影響。光緒二十六年(1900),紹興士紳徐樹蘭創辦了具有現代圖書館性質的古越藏書樓,張謇在考察古越藏書樓之后作了一篇題為《古越藏書樓記》的文章,文章中盛贊徐樹蘭“舉其累世之藏書,樓以庋之,公于一郡,凡其書一若郡人之書”,“樓成,其鄉之人大歡”,并稱:“亦欲效先生之所為,而亦欲海內藏書家皆仿先生之所為也”。其二,受西方先進思潮以及示范效應的影響。光緒二十九年(1903),張謇東渡日本進行了七十天的實地考察,行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參觀博物館、圖書館。后來的1905年,張謇在《上南皮相國請京師建設帝國博物館議》中提出:“夫近今東西各邦,其所以為政治學術參考之大部以補助于學校者,為圖書館、為博物苑,大而都畿,小而州邑,莫不高閣廣場、羅列物品,古今咸備,縱人觀覽。公立私立,其制各有不同。而日本帝國博物館之建設,其制則稍異于他國,且為他國所不及……我國今宜參用其法,特辟帝室博物館于京師。”這里特別要提到的一點是,張謇是主張圖書館與博物館合二而一的,他在南通創辦的博物苑兼具圖書館功能就是這種主張的實際體現。
  張謇于1905年開始多次向朝廷上書。在《上學部請設博物館議》奏折中,針對西方各國包括博物館,圖書館在內的公共教育設施的先進,張謇列敷了舊式藏書樓的弊端:“(官家)則以藏庋寶于中秘,推行囿于一隅。其他海內收藏之家,扃鐍相私,更無論矣。”提出“今為我國計,不如采用博物館圖書館二館之制,合為博覽館”,如此則“上可以保存國學,下可以嘉惠士林”。在《上南皮相國請京師建設帝國博物館議》奏折中,則進一步提出了建設以國家“圖書館”為龍頭,帶動各省各地的圖書館建設,形成全國性的圖書館網絡,以使“文物典章,粲然具備”,更使“莘莘學子得有所觀摩研究以輔益于學校”。不僅如此,在兩份奏折中,張謇還提出了很多建館的具體實施方案。譬如,“最重者則擇地”、“便于交通”、“館中貫通之地,宜間設廣廳,以備人觀者憩患”、“室中宜多安窗,迎光而遠濕”、“庋閣之架,毋過高,毋過隘”等。在人員選配上提出“必得通東西洋語言文字二三員,以便外賓來觀,有可咨詢”。在圖書采集方面,則建議以當年編纂《四庫全書》為范,對獻書者“請旨給賞”。
  上書同時,張謇還按照自己的主張在南通創建了博物苑。他“辟地四十畝,雜采植物實之。中建三樓為館,以儲三部之物。而以教育晶附焉”。其中的三部為天然、歷史、美術三部。美術部中有“經史詞章之集,方技書畫之遣”,實際上具備了圖書館的大致功能。
  辛亥革命讓張謇最終實現了圖書館之夢,按照張謇自己的記述:“民國元年,里少年盡毀諸神祠。謇于是謀諸兄謀耆老……因岳廟為圖書館。”圖書館“計有圖書樓兩幢二十間,曝書臺五間,廂樓上下十二間,閱覽樓上下八間,兩廊辦事室十間,道故齋上下六間,燕息亭三間,庶務室、門房、廚房、廁所十三間,共六十七間,計用銀萬二千元。書櫥二百架,計用銀一千二百六十元,圖書十三萬千百卷,他人贈者五萬卷弱,謇贈者八萬卷強。職員六人:館長一,館務主任一,編輯及保管二,庶務一,收發一。規定每年館用一千六百元,增購圖書二千元,校對、裝訂費用四百元,共四千元。其預籌而未設者:兒童閱覽室、婦女閱覽室,并置巡回書庫”。這樣,張謇終于實現了建立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和頗具規模的圖書館之夙愿。
  在圖書館館舍設計方面,張謇請來中國當時著名的建筑設計師孫支夏,請他按照自己的構想進行設計。設計稿出來以后,張謇還多次提出修改意見,如今在南通博物苑里還保存有寫著張謇修改意見的圖書館設計藍圖,這已經成為一份難得的歷史文獻。
  創建之初,南通圖書館有藏書10萬卷,幾年以后即增至14萬卷。這些藏書現大多藏于南通市圖書館古籍部,很多書中有張謇的藏書印章和他的親筆題詞。為了追求藏書建設的高規格,張謇采取了征集、抄錄、影印等手段。征集分為捐贈與有償收購兩種。如上文所述,張謇除自己捐贈“八萬卷強”之外,還收到“他人贈者五萬卷弱”。對于征集不來的圖書,張謇不惜花費人工物力抄錄和影印,甚至還多次請托駐英使節設法影印流失海外的《永樂大典》。他在給駐英使館首席秘書顧錫爵的信中這樣說:“《永樂大典》自庚申之變,沒入英吉利者近千本,在其博物苑中,以為武功之記,此中國之大恥,而故籍之所關。往時劉某出使,有為言之,或易以他書,或就抄其副。劉固俗人,不足辦此,今廷卿所主,儻其人乎?”
  張謇還非常重視圖書的編目工作。他曾兩次聘請專門學者進行編目。他在邀請陳星函先生為其編目的信中說:“素仰先生有金版六韜之博,辯己三亥豕之訛。敬請編訂本館第二次目錄……謹奉潤敬鍛幣五百元……”言辭之間,盡顯推重之情。
  另外,在當年轟動一時的莫里遜藏書出售事件中,張謇也曾做出積極努力,想花重金將這批典籍留存在國內。但終于敵不過日本三菱財閥巨頭巖崎久彌,使這些珍貴文獻流落東洋。
 

編輯:羅韋

關鍵詞:張謇 圖書館 博物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