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全社會加強有關青少年健康和學習方面的科普。從科普角度減少教育內卷,讓中小學生有時間探索自己喜愛的領域。【詳細】
明確將社會科學納入科普內容。同時,對“科普組織”“科普人員”“科普產品”等基本概念作明確清晰的界定。【詳細】
科普法應進一步明確,重點面向青少年加強前沿高科技領域科普,鼓勵采用文學文藝等青少年喜聞樂見的科普方式。【詳細】
強化全社會的科普責任,打造優質資源、創新方式方法,滿足科普對象的新需要新訴求,推動科普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環節,促進大科普格局形成。【詳細】
鼓勵高校、科研院所有計劃地向公眾開放科研設施,結合大科學裝置(備)、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開展前瞻性科普。【詳細】
明確網絡平臺和政府監管部門應當建立公眾投訴、舉報制度,及時受理并處理投訴和舉報。【詳細】
建議支持科普企業引進國外優秀科普成果,開展國際科普產業交流合作。【詳細】
賦予政府投資建設的科普場館在保證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基礎上,經批準享有市場化運維權,拓寬收入渠道,促進科普場館可持續發展。【詳細】
科普經費投入差距大。政府投入是科普經費的主要來源,各地財政狀況不同,對于科普經費的投入差異大。【詳細】
科學教育資源廣泛分布在社會各個層面,加強中小學的科學教育工作是一項涉及多部門、領域、行業的系統工程。【詳細】
組織開展“清朗·從嚴整治‘自媒體’亂象專項行動”,對假冒仿冒專業領域人員的“自媒體”堅決予以整治,督促網站平臺嚴格落實主體責任。【詳細】
學校是科學教育主陣地,社會實踐起到重要強化作用。下一步,我們將配合教育部制定科學教育國家標準,協助組建科技輔導員隊伍,推動家校社科教協同,豐富社會化科學教育實踐。【詳細】
關于“科普場館高質量發展”,把智能科技場館作為新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充分發揮大科學裝置的科普功能。關于“加強對線上科普的支持與監管”,采取有效手段加強對科普作品等傳播內容的科學性審核,打造權威性網絡科普傳播平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