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教育立德樹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關乎國家強盛、關乎社會主義事業薪火相傳,是一個重大的戰略問題。[詳細]
今年5月,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調研組專門赴陜西、湖北開展調研。委員們深切感到:幼教強,則少年強;少年強,則國強![詳細]
“素質教育喊得轟轟烈烈,應試教育干得扎扎實實”,很生動、很形象,值得深思。破局的關鍵就在“一軟一硬”兩招,軟的一招就是變革教育理念,硬的一招則是優化招生考試制度這個“指揮棒”。[詳細]
長期以來,我國在基礎教育領域采取的示范帶動策略,使得教育資金、教學設備、優質師資和生源集中向名校匯集,學校之間逐漸出現了“強者恒強、弱者更弱”的格局。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現實,又“迫使”家長千方百計把孩子送進名校,于是“掐尖生”、“特長生”、“條子生”、“關系戶”愈演愈烈,導致名校的平均班額越來越大,而教育資源相對薄弱的差校往往生源不足甚至短缺。[詳細]
如思想認識不到位,影響了立德樹人的主動性;職業能力不全面,制約了立德樹人的有效性;工作生活壓力大,影響了立德樹人的積極性。同時,重科研輕教學、重教書輕育人等傾向普遍存在,也影響了立德樹人任務的落實。[詳細]
現有評價體系中,存在一些反差,對西部地方高校師生科研成果的肯定和科研積極性的激勵明顯不足,在各類學科排名評比中,西部地方高校幾乎評不了“A”,在單純由國際發表論文決定的ESI(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學科排名中進不了百分之一,更不要說千分之一。[詳細]
這些亂象對于人而言都源于“心”:做學問有不甘寂寞之心,自然不愿長期呆在田野里做調查,關在實驗室里做實驗;做教師有追求名利之心,自然要想方設法搞項目、做兼職;做評委有私心,為個人好處自然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自然有經不起檢驗的學術成果。[詳細]
解決好這一問題,既要“找遠水”,從基礎教育做起抓好創新型人才培養,回答好“錢學森之問”,又要“解近渴”,緊密對接國家戰略,加快高等教育特別是研究生教育體制創新,著力營造有利的制度環境,讓更多的創新型人才脫穎而出。[詳細]
今年5月下旬,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專題調研組赴安徽調研。調研發現民辦教育還存在不少問題,如:地方政府推進民辦教育改革有積極成效,但主動性不足,部門之間存在政策“籬笆”;非營利教育機構以非營利之名行營利之實,內部治理混亂,難以監管等。[詳細]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實施“全面改薄”、“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等政策措施,貧困地區和農村地區教育明顯加強,基本辦學條件整體改善,實現了農村學生“有學上”,但距離“上好學”還有較大差距。[詳細]
在看到農村教育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也發現當前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距離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詳細]
發展“互聯網+教育”,可以有效促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彌補城鄉教師水平差距帶來的剪刀差,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式,重塑教育形態和生態。[詳細]
辦好民族地區職業教育,是提高人民群眾就業能力的重要保證,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升內生動力、確保民族地區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既是當務之急,又是長遠大計。[詳細]
但也暴露出總量確定機制不夠完善、保障重點不夠清晰、個人分擔機制不夠合理等問題。[詳細]
海外華文教育仍以零散辦學狀態為主,缺乏統一的辦學評價標準。[詳細]
在香港進一步強化憲法、基本法教育工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