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專訪:中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貢獻——訪中國氣候談判首席代表蘇偉
新華社德國波恩6月11日電專訪:中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貢獻——訪中國氣候談判首席代表蘇偉
新華社記者唐志強
中國氣候談判首席代表蘇偉11日在德國波恩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爭取于今年上半年正式提交2020年后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自主決定貢獻”,內容將涉及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和適應氣候變化的行動目標和政策措施。這也將成為中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的新貢獻。
蘇偉說,去年發表的《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和中國領導人在聯合國氣候峰會就氣候行動所做的重要宣示,釋放出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重要政策信號,將成為中國“貢獻”的核心內容。中國“貢獻”將既包括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行動目標,也包括實施路徑和政策、立法、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具體措施。
中國領導人去年9月在聯合國氣候峰會上表示,中國將以更大力度和更好效果應對氣候變化,主動承擔與自身國情、發展階段和實際能力相符的國際義務。2020年后,中國碳排放強度要顯著下降,非化石能源比重要顯著提高,森林蓄積量要顯著增加。
在去年11月發表的《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中國宣布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并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
蘇偉說,這些宣示表明了中國氣候“貢獻”的總體目標和方向,將成為中國“貢獻”的重要內容。
針對發達國家在先前提交的“貢獻”中只提減排目標這一情況,蘇偉表示,各國“貢獻”雖“自主決定”,但仍應符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稱《公約》)的原則和要求,發達國家的“貢獻”不僅要提減排目標,還要提出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的行動和目標。發達國家在《公約》下有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支持的責任和義務,在他們的“貢獻”中也必須有所體現。
他說,西方七國集團前不久提出的氣候目標看似宏偉,但與其空談未來,不如著眼當下。發達國家最先要做的是落實已作出的承諾。早在2009年,發達國家就承諾提高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支持,到2020年資金支持要達到每年1000億美元,但現實與承諾相差甚遠。
他說,有望于今年年底在巴黎達成的氣候變化協議,不應僅僅是一份關于減排的協議,這已經成為各方共識。巴黎協議應緊緊圍繞落實《公約》目標,全面、平衡體現減緩、適應、資金、技術、能力建設和透明度等各項要素。
蘇偉表示,巴黎氣候大會若想成為一次成功的里程碑式的大會,必須能讓世界真正認識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大方向,必須指引世界經濟走上這樣的發展道路。
回顧過去兩周在波恩舉行的今年第二輪聯合國氣候談判,蘇偉表示,本輪談判進展順利,各方對今年2月在瑞士日內瓦達成的新協議談判案文進行了梳理,合并重復措辭,澄清各方立場,使案文條理更為清晰,為今年8月舉行的第三輪談判打下了良好基礎。在此過程中,各方之間逐步增進了互信。目前,案文梳理已完成,8月將開始就具體內容及選項的合并、篩選展開實質性談判。
不過,他提醒,隨著談判的深入,“硬骨頭”將逐漸顯現,下步談判難度不小。
編輯:羅韋
關鍵詞:中國 氣候 談判 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