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中儲糧“轉圈糧”頻現 地方干部:無權到直屬庫檢查
原標題:“轉圈糧”頻現病根直指中儲糧
只要儲備糧監管中沒有擺脫中儲糧“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問題,“以陳頂新”的“轉圈糧”事件就不會停歇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管建濤
“‘中儲糧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問題仍未解決。”近日,在東北糧儲系統調研中,基層糧食主管干部向《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表示,“以陳頂新”的“轉圈糧”事件頻現糧食主產區,說明目前糧食收儲管理機制難以有效治理“轉圈糧”問題的懲處問責和監督檢查,以中儲糧系統為核心的糧食管理環節漏洞問題突出。
繼2013年河南中儲糧系列案件后,中儲糧系統在我國東北糧食主產區再現“以陳頂新”的“轉圈糧”,嚴重損害了國家和農民的雙重利益。一些地方干部和專家認為,當前宜引入合理的競爭機制,賦予地方糧食主管部門更多監管權限,讓地方糧食主管部門與中儲糧,以及中央企業之間的“互檢”常態化,逐步完善儲備糧管理體制。
“轉圈糧”頻現加劇三大困境
近日,遼寧、吉林兩省個別糧庫被曝出在政策性糧食收儲和銷售出庫過程中以陳糧頂新糧,套取價差補貼。保護農民利益、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臨儲糧竟成了一些不法分子套取利益的手段,此事一出,引起輿論嘩然。
事實上,糧食存儲環節的問題在糧食主產區發生頻次很高。這種“轉圈糧”已不是新鮮事。早在2013年河南省就開展“轉圈糧”專項預防調查,查出“轉圈糧”28億斤,涉及糧食資金7億多元。2014年,黑龍江僅在秋糧收購“轉圈糧”專項整治行動中就核查處理涉糧案件249起。
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采訪中,針對“以陳頂新”的“轉圈糧”危害,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等專家認為:
首先,損害中儲糧和國家糧庫的聲譽,擾亂糧食購銷市場秩序,加大農民賣糧難度。國儲庫中的很多臨儲糧要通過競拍流向市場,其中一些糧食出現了問題,參與競拍的糧食加工企業就會有想法:不曝光的會不會也有問題?因此不愿競拍國產糧食。“很多糧食加工企業不愿意拍賣臨儲糧,其中有一些臨儲糧質量不達標的原因。”李國祥說。
本刊記者在黑龍江等糧食主產區一些糧食加工企業采訪時,也曾聽到過“競拍的一些臨儲糧質量一般”的抱怨。“在國內糧食庫存高企,國際糧價普遍低于國產糧食價格的情況下,‘轉圈糧’直接影響國有糧食庫存的消化,加劇國家糧庫倉容不足。”李國祥說,庫存難消化,也會間接影響對新糧的收購。
其次,增加財政負擔。李國祥說,如果國家糧庫信譽受損,不能順暢地將糧食出庫,新糧就會因倉容緊張收不進來,就得擴建倉容,增加政府投入。近幾年來,糧食市場頻頻發生倉容緊張收儲難,甚至引起國務院領導高度關注,這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據了解,2014年中儲糧總公司全年新開工建倉項目102個,總建設規模455萬噸。
其三,“轉圈糧”可能加速糧食陳化。專家認為,好的糧食被“掉包”,陳糧仍按儲存新糧的辦法保存,會加劇糧食質量問題,糧食出庫時也可能因質量不合格造成浪費,“真要到了用這批糧食的時候,影響的不僅是糧食質量和市場秩序,而是國家糧食安全”。
病在“運動員”、“裁判員”一肩挑
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公司分析師馬文峰等專家認為,一些省份已經出現“轉圈糧”,相關部門也給予了相關處罰,現在又出現了同樣問題,一定程度上說明懲罰力度不夠大,威懾作用不夠強。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在于中儲糧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沒有有效的相對獨立的監督檢查主體,尤其是與具體收儲關系密切的地方糧食監管部門無法參與。
事實上,為杜絕“轉圈糧”案件再次發生,國家糧食局決定對國家政策性糧食收儲企業執行國家糧食購銷政策情況進行重點檢查。但《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查閱的《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第四十二條明確指出:國家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國務院財政部門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對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及其分支機構、承儲企業執行本條例及有關糧食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其中并未提及地方糧食主管部門可以自行監督檢查。
地方糧食主管部門能否到中儲糧檢查中央儲備糧?一位糧食系統地方干部告訴本刊記者,正常情況下,中央儲備糧只受國家糧食局這一級部門監督檢查,除非受國家糧食局委托,否則地方糧食主管部門沒有權力到中儲糧在地方的直屬庫檢查中央儲備糧,“現在文件中沒有規定地方糧食局可以到中儲糧地方分公司去監督檢查,需按照‘一事一委托’原則才能檢查。”
比如,東北地區收購臨儲糧時,地方糧食主管部門會和中儲糧在地方的分支機構“聯合發文”,似乎地方糧食部門也可以到中儲糧在地方直屬庫檢查儲備糧。“但執行檢查的人員中也有中儲糧人員,當檢查對象和執行檢查人員有重合的時候,檢查效果可想而知”,一些糧食系統干部向《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坦言。
甚至近期國家糧食部門的一份督導檢查通知中竟然提到,“中儲糧系統作為國務院確定的政策性糧食收儲主體,既是本次庫存檢查的被查企業,又是檢查的責任主體之一。”糧食系統專家說,“可見,儲備糧監管中依然沒有擺脫中儲糧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問題。”
完善收儲重在獨立互查機制化
針對“轉圈糧”背后的管理漏洞和體制不順問題,一些地方干部和專家提出四方面建議:
一是引入競爭機制。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糧食系統一些地方干部向《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介紹,當年地方糧庫儲備糧食出了一些問題,國家成立了中儲糧,由中央“直管”,使我國糧食收儲格局里中儲糧“一家獨大”。但當前中儲糧系統也經常出問題,建議引入競爭機制,充分利用中糧、中紡等大型央企收儲能力,形成幾家主體相互競爭的局面,最終建立合理的糧食收儲和管理體系。
二是放寬監督權限,允許地方糧食主管部門直接監督檢查中儲糧。一些地方干部認為,應該增加地方糧食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權限,調動地方行政主管部門保障國家糧食收儲安全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它們點多面廣的優勢,對中儲糧在地方的分支機構實施有效監督。
三是建立地方糧食部門和中儲糧互查,中儲糧和中糧等央企互查的常態化機制。近日,國家糧食部門通知在相關省(區)內開展一次混合交叉普查,即地方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牽頭,檢查中儲糧系統和中糧中紡等其他央企直接管理的中央事權糧食,中儲糧分支機構牽頭檢查地方糧食企業直接管理的糧食庫存。專家建議將這種交叉普查常態化,以達到相互監督和制約的目的。
此外,存儲中央儲備糧的企業要主動接受人大、政協、紀檢監察等有關部門和新聞媒體的監督,增強檢查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四是加大懲處力度,提高責任主體的違規成本,嚴厲追究相關責任人。一些專家認為,中儲糧代儲庫儲備的糧食出了問題,中儲糧負有監管的直屬庫負有責任。既要對涉事企業處罰,又要追究中儲糧相關分公司和直屬庫管理不到位的責任,除將相關企業列入政策性糧收儲黑名單,必要時取消出現問題的直屬庫收儲資格。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中儲糧 “轉圈糧” “以陳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