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梁家的五代人:兩代效力紫禁城 三代典守故宮

2015年09月07日 10:29 | 作者: 王鑫爽 孟曉雯| 來源: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 

  2015年10月,是故宮博物院建院90周年。經(jīng)過多方尋找,我們發(fā)現(xiàn)在故宮有這樣一個傳奇而真實的故事。梁德潤、梁世恩是清朝的宮廷畫師,梁廷煒、梁匡忠、梁金生都是故宮文物保管人員。從兩代效力于紫禁城,到三代典守故宮,是什么讓梁家與故宮密不可分?梁家典守故宮第三代——原故宮博物院文物管理處處長梁金生向我們講述了其中的緣由與曲折。并沒有割裂家族的親情,正如分立兩處的故宮博物院,隔著海峽遙相呼應(yīng),仍舊完好如初。

 

ceCcJDJO0z7M

梁家的五代人:兩代效力紫禁城 三代典守故宮 

 

  祖父梁廷煒:陪1.3萬箱文物顛沛流離

 

  當(dāng)問及梁家三代典守故宮是否認為是一份不小的榮耀,梁金生一臉淡然地說:“比起榮耀,我更覺得是一種巧合。如果當(dāng)時我沒有一心想來故宮工作,這根線也就斷了。這是一個情結(jié),前兩代人是宮廷畫師,爺爺經(jīng)歷從皇宮到博物院的變更,動蕩年代南遷再到臺灣,父親南遷再回到北京。前兩代作畫,是藏品,后兩代整理藏品,我現(xiàn)在是整理他們的成績,不同時期有不同工作。”

 

  談到傳承問題,梁金生告訴北青報記者,故宮原來有相關(guān)規(guī)定,家屬需要避嫌。對于梁家能否出現(xiàn)第六代故宮人,他說,“這要看緣分。” 

 

  梁家與故宮的淵源,要從梁金生的高祖父梁德潤說起。梁金生介紹說,高祖父曾經(jīng)是宮廷畫師,曾祖父梁世恩和祖父梁廷煒都在那里畫畫。雖然家中沒能留有先輩們的畫作,但在故宮的展覽中,梁金生曾經(jīng)見過先輩們的作品。據(jù)悉,梁家畫師最為擅長花鳥畫。目前故宮藏有梁德潤的畫作81件,梁世恩的畫作9件。

 

  清后,臨時政府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員會”,清點清宮的公私物品,祖父梁廷煒是其中的工作人員之一。1925年10月,故宮博物院正式建院,梁廷煒的工作性質(zhì)發(fā)生轉(zhuǎn)變,梁家的命運也由此與故宮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梁廷煒原本平靜的圖書館編目工作就此打斷。故宮上下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文物遷移。然而,以周肇祥為首的“北平市民眾保護文物協(xié)會”以“古物一散不可復(fù)合,決不能輕易他遷,以免散失”為由公開表示:將以武力阻止南遷。為了組織故宮工作人員前往故宮工作,對“故宮家庭”進行恐嚇,“你是不是要擔(dān)任押運古物工作,當(dāng)心你的命”。梁金生介紹到這一段時說:“當(dāng)時大家知道我們家在故宮工作,為了防止有人搗亂,就把門口的‘梁宅’改成了‘楊宅’。因為祖父只是故宮的一個普通工作者,家里是不是因此躲過威脅恐嚇也不好確定。”幾經(jīng)周折,這場風(fēng)波以北平市長周大文派法警密捕周肇祥而告一段落。

 

  1933年2月5日中午,大批板車拖進紫禁城。以此為開端,上百萬件文物開始了華北、華東、華南、西南多地遷移之旅,龐大的押運隊伍中,就有梁廷煒和其家人的身影。文物離開了紫禁城,在10號清晨抵達南京浦口。一個月后按照上級指令轉(zhuǎn)移到上海。三年后,專為儲藏南遷文物的南京朝天宮文物庫房建成,并成立了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祖父感覺形勢基本穩(wěn)定下來,一家人就在南京團聚了。

 

  誰也沒有想到,一家人團聚不過半年,抗日戰(zhàn)爭就打響了。一個月后,上海“八·一三”戰(zhàn)事再起,行政院下達命令,存于南京庫房的南遷文物再次避敵西遷。梁金生說:“我祖父負責(zé)的是陸路也就是第三批文物的運送。”然而當(dāng)文物安全抵達漢中,押運人員還沒來得及緩口氣,漢中機場就被炸。受情勢所迫,行政院繼續(xù)下達命令,文物又遷往成都。押運員那志良曾回憶說:“當(dāng)年文物運輸全靠汽車,途經(jīng)五個渡口,都沒有橋梁。他們就用木船載著汽車過河,汽車上船后,用人力把木船向上游拉一段路程,再放繩索,任其順流而下,借水勢將汽車和文物攏到對岸。”就這樣經(jīng)過十個月后,文物最終抵達成都,并最終挪到了150公里外的峨眉山腳,分存在東門外的大佛寺和西門外的武廟。梁家人隨著文物的安放也就開始了正常的生活。1. 3萬箱文物,兩萬多公里的顛沛流離,梁家從來沒有缺席。

 

  父親梁匡忠:

  在峨眉獨立看管文物

 

  在峨眉的這段時間,梁匡忠成了梁家典守故宮的第二代。從17歲到70歲,梁匡忠再也沒有離開過文物。梁金生說:“文物走到哪,父親跟到哪,書也就在哪里讀,所以父親的書沒有讀好。那時候靠人力搬運文物,按件數(shù)分配工資,計件的方式是每搬運一箱就給一個簽子,我父親就也幫忙給人發(fā)簽子。

 

  1941年,我父親由那志良做保證人進入故宮工作,成為故宮的正式員工。祖父在樂山管總務(wù),父親在峨眉獨立看管文物。因為年輕體壯,有需要時他還負責(zé)樂山和峨眉之間的通訊。”“那時候只要一出太陽,父親和其他看管員就會把文物拿出來晾曬,以防止潮濕。” 尤其是書畫、絲綢類的文物,本身北方到南方容易潮濕受損,四川還要防白蟻防鼠類,所以沒有轟炸的日子,故宮工作人員都會反復(fù)晾曬文物??谷諔?zhàn)爭勝利后,故宮博物院奉命復(fù)原,梁匡忠聽命先隨文物返回南京。1953年,梁匡忠?guī)е迌弘S著文物的回遷終于回到了故鄉(xiāng)北京。然而添了新人,同去的舊人卻沒能一起回來。原來遼沈戰(zhàn)役后,南京岌岌可危,國民黨政府打算逃跑,并決定將文物中的精華帶往臺灣。1949年1月6日,梁廷煒受派遣登上招商局派出的海滬輪,同時帶走了妻子和兩個兒子,孫子梁峨生。世事難料,這一別,竟讓梁家人從此遠隔兩岸,直到梁匡忠去世也沒能見到海峽那邊的親人。

 

  梁金生:

  從保管庫房文物到“大內(nèi)總管”36年

 

  雖同遠在臺灣的親人斷了聯(lián)系,但梁家和故宮的情緣卻一直沒有斷。梁家典守故宮的第三代梁金生從考進故宮做泥水匠,參與故宮古建筑維修,到現(xiàn)在保管整理故宮庫房文物的“大內(nèi)總管”也已是36年。已經(jīng)退休的他,依然戴著眼鏡在電腦前忙碌著。

 

  問起對祖父梁廷煒的印象,梁金生笑起來,“理論上應(yīng)該見過吧。”祖父1949年去臺灣,他1948年出生,尚在襁褓里的孩子,就算見過也難有記憶。直到上個世紀(jì)80年代,分隔兩岸的梁家才有機會續(xù)上斷了的血肉情緣。

 

  說來也巧,很偶然的一次機會,梁金生結(jié)識了一位曾在臺北故宮工作的黃先生。彼時黃先生在美國工作,剛好來北京故宮觀賞畫作,經(jīng)院長介紹兩人結(jié)識,梁金生這才知道此時祖父祖母都已故去。在當(dāng)時的政治條件下,互通往來是很困難的事。梁金生的一封家書漂洋過海寄去美國,再由黃先生前往臺灣時又轉(zhuǎn)交給臺北故宮。然而那時的臺北故宮已經(jīng)沒有梁家人在那兒工作了。幾經(jīng)輾轉(zhuǎn),家書轉(zhuǎn)交給他住在臺南的哥哥。就這樣,一家人才獲悉了彼此的近況。翻越半個地球的書信、隔著海峽的問候,此時都匯成心底濃得化不開的鄉(xiāng)愁與思念。隨著政策的放開,兩岸的通信不再受太多束縛,梁家人終得相聚?,F(xiàn)在臺灣還有一個叔叔,哥哥也健在。上世紀(jì)90年代他曾去臺北故宮博物院參觀,他說:“就仿佛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一樣。”分隔兩地、多年失聯(lián)。

 

  訪談

  梁金生:并不是好寶貝都在臺北故宮

 

  梁金生的辦公地點位于故宮的“宮廷部”。北青報記者走進其辦公室時,梁金生正戴著眼鏡,手握著鼠標(biāo)記錄數(shù)據(jù)。“你們稍等一會兒,我先把這個數(shù)兒記上。”在眼前這位年近七十的老人身上看不出絲毫的疲憊與衰老。

 

  北青報:祖父、父親都在故宮工作,您小時候就對故宮有感情了嗎?

 

  梁金生:我從小就在故宮長大,看的是故宮文物,接觸的是文物保護工作人員,吃的是故宮飯。

 

  北青報:您是怎么進入故宮的?

 

  梁金生:因為有故宮情結(jié)在啊。當(dāng)時剛從內(nèi)蒙古插隊回來,我參加了北京市分配工作的招工考試,很多工作都有年齡、文化水平和性別限制,我當(dāng)時剛好31(歲),能干的就只有工程隊了。因為我能干,肯賣力氣,很快就成了小組長。當(dāng)了組長,臟活累活更得搶著干啊。那時候拆房改建搬磚用的都是小推車,幾百斤的磚要從城東頭推到城西頭,遇上臺階只好搭馬道,累得腰酸腿痛也全忍著,回家再喊累?;蛟S是那股子勤懇勁兒,打動了領(lǐng)導(dǎo)。1984年,我被調(diào)到了保管部,開始負責(zé)在庫房整理文物。

 

  北青報:您早就到了退休年齡了吧?

 

  梁金生:按理說退休八年了。人到六十,對退休這種事兒很敏感,院長前腳剛邁進辦公室,我就主動問了:“來談退休的事兒的吧?”院長也直截了當(dāng)?shù)卣f:“退了也不能休,怎么著也得把你的血榨干了才能放你走。”連辦公室都沒給我換,退休后我主要負責(zé)文物清點。遇到哪些問題,怎么處理,都是我做。文物清點報告很專業(yè),也是我寫。

 

  北青報:這次的文物清點工作是什么時間開始的?

 

  梁金生:1998年我最先提出進行故宮文物的清點工作。經(jīng)過多次申請,2004年院里才將此確定為工作重心。

 

  北青報:文物清點工作進展到什么階段,結(jié)束了嗎?

 

  梁金生:2010年清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我覺得還不夠。有一批沒西遷留在南京的文物究竟損失了多少,這個統(tǒng)計工作沒完成,關(guān)于“京”字號文物有哪些損傷或與原賬不符的清算工作也沒做。社會動蕩的年代,政權(quán)變動更替,故宮人員變動更替,工作人員的工作時間段和范圍不一樣,許多工作容易虎頭蛇尾。當(dāng)然我們沒理由指責(zé)前人,現(xiàn)在應(yīng)該想的是,前人沒做完的事,我們現(xiàn)在應(yīng)該做下來,對前人有個交代,對后人也有個交代。

 

  北青報:文物清點中遇到哪些問題,解決了嗎?

 

  梁金生:從前記錄庫房分類賬目和故宮文物總賬目時都是手寫的,難免會出現(xiàn)些許數(shù)字寫錯的出入,需要通過整理核實把分類賬和總賬合到一起。還有總賬上銷了號已經(jīng)撥出去的東西,分類賬上沒銷號,顯示東西還在,實際上庫房卻查不到了。因為故宮文物太多,里里外外進進出出次數(shù)太頻繁,所以這次清點主要就是捋清這些,重新做出一個嚴(yán)謹清晰的賬目。

 

  北青報:通過這次清點,共清點出多少件文物?按類別分每個大概多少件?

 

  梁金生:現(xiàn)在統(tǒng)計的是180多萬件,具體沒辦法精確,因為每天都在統(tǒng)計,數(shù)字也會發(fā)生變化。

 

  北青報:之前您提到去過臺北故宮,相傳故宮最好的寶貝都帶到臺灣去了,是這樣嗎?

 

  梁金生:“翠玉白菜”、“肉形石”被看做臺北故宮的鎮(zhèn)館之寶,可能大家覺得好東西都在那兒了,其實北京故宮也有很多寶貝,比如《清明上河圖》臺北故宮就沒有。臺北故宮的書畫數(shù)量比我們要多一些。其實最初去臺灣的三批文物因為時間倉促,都是挑好拿的東西帶走,并不是把所有好寶貝都帶過去了。

 

  現(xiàn)在對故宮,對這份工作,他有著難以言說的感情。“看不見這院子,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看這里日出日落云卷云舒,看城墻修葺一新再隨風(fēng)雨斑駁,看時光流逝人世變遷,看清點整理過的文物報告,已然是這個老故宮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至于什么時候放下這份工作,“動不了的那一刻吧。”他說。(王鑫爽 孟曉雯)

 

編輯:陳佳

關(guān)鍵詞:梁家 五代人 紫禁城 故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