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知識講堂>文玩雜項文玩雜項
湖北囊匣制作師34年為文物做豪華房
【關鍵詞】
愛崗、敬業
閱讀提示:囊匣是目前最理想的保護文物裝置,純手工制作,材料是紙和布料。現今,我省僅扈嘯一人能制作文物囊匣,他帶過3個徒弟,沒有一人能堅持下來,這個旁人眼中艱苦與清貧的工作,扈嘯一做就是34年,而且,他自得其樂。
“啪啪!”省博物館文物囊匣制作室里,扈嘯突然拍起手來,為他剛剛制作完成的囊匣喝彩。妻子汪友芝無奈對記者說:“他又開始自戀了!”
18歲時,扈嘯隨父母在省博做囊匣。囊匣由純手工制作,完成一個最簡單的囊匣,最快需要三天,再復雜一點的費時一個月之久,工作艱苦,收入微薄。現今52歲的扈嘯為文物做了一輩子的“豪華房”,自己仍在為一套地處偏僻的小商品房還房貸。
“家里這些年都過得很拮據,但他喜歡這個工作,有自己的追求”妻子汪友芝雖然會埋怨丈夫不出去賺“外快”,但只要有時間,她就會來工作室幫忙,因為“扈嘯工作起來會忘了喝水,忘了休息,已經有多種職業病了!”
省博物館和武漢市博物館用于存放文物的囊匣共計2萬多個,全都出自扈嘯和父親之手。父親去世后,他一人撐此絕技。現在能做文物囊匣的,湖北省僅他一人,全國也寥寥無幾。
扈嘯先后帶過3個徒弟,但沒一個能干滿3年。談及原因,扈嘯說:“囊匣制作學起來并不難,難的是肯吃苦,心要靜,一絲不茍!”
回憶起2001年接手的一項工作,扈嘯至今難忘。當年,鐘祥市發掘了一個明代梁莊王墓,里面出土的金、銀、玉、寶石、瓷、陶、石、骨角器等共計5100余件,為這么多珍貴文物配囊匣的工作全落在扈嘯和父親身上。他們為之做了整整3年。在那3年里,扈嘯和父親日夜趕制,工作單調而辛苦。
曾有徒弟是因為制作的囊匣無法達標而主動離開。為何要求如此高,扈嘯解釋道:“囊匣要大小完全吻合,嚴絲合縫,不能有0.1毫米的誤差,才能保護好文物!”
扈嘯制作的每件囊匣都要展示文物獨特的個性,每件囊匣都是一件藝術品。此外,文物置于囊匣之中,其防潮抗菌都達到了科學論證后的要求,非常神奇。省博的國寶級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墓編鐘等囊匣全部為扈嘯制作。
現今,扈嘯的月收入上漲到2000多元,對這一收入,他很滿足。在他看來,幸福感和生活品位與金錢沒有必然聯系。
扈嘯的工作間內掛著一幅奔馬圖,遠遠看上去筆力雄健,氣魄恢弘。看到記者詫異的眼神,扈嘯笑著說:“我買不起名畫,這本是一幅掛歷,我裁剪下來自己裝裱的,已經掛了十多年了,價值雖低,但藝術性不比真跡差。”
2011年,省文化廳為將“扈氏囊匣制作技藝”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看著兒子崇拜的眼神,扈嘯覺得自己多年的辛苦是值得的。他對記者說:“任何職業,只要認真做,做好了,都能獲得成就感,都能自得其樂,都能為社會做貢獻。”
記者 文俊 實習生 范敏 通訊員 孫夏
編輯:付裕
關鍵詞:囊匣 文物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