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67.7%受訪者認同博物館是地方文化標志
漫畫:李曉宜
來源:中國青年報
近日,中央財政下達了全國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專項資金49.57億元,財政支持范圍包括縣級文化場館和鄉鎮文化站的建設。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問卷網對1805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7.7%的受訪者認同地方博物館是本地文化標志,是培養民眾故鄉認同感的基地。43.6%的受訪者期待公共文化場館能夠普及、引導公共文化活動。
受訪者中,37.0%的人在一線城市,39.2%的人在二線城市,17.8%的人在三線城市,5.9%的人在四線城市及以下。
僅30.5%受訪者經常去文化場館
調查顯示,90.5%的受訪者表示所在地有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或文化館等。30.5%的受訪者經常去這些場館,56.3%的人偶爾去,13.2%的人幾乎不去。
中國農業大學大二學生尤子牽非常喜歡歷史,每到一個地方旅游必會參觀當地的博物館。尤子牽認為,參觀博物館是了解當地文化最簡單的方式。“在泉州,我參觀了中華閩臺緣博物館,了解了福建與臺灣地區各方面的聯系。在南安,我參觀了葉飛紀念館,作為革命烈士,葉飛的生平基本就是當地革命的縮影”。
本次調查中,67.7%的受訪者認同地方博物館是本地文化標志,是培養民眾故鄉認同感的基地。
調查也發現,在去過的場館中,受訪者認為存在利用率低(38.6%)、圖文資料短缺(36.3%)、基礎設施陳舊(33.8%)、服務質量不高(35.0%)等主要問題。其他問題還有:管理模式不佳(28.7%)、宣傳力度不夠(27.1%)、專業人才短缺(22.8%)、經費短缺(21.2%)、公共教育功能較弱(19.4%)、電子化程度低(18.1%)、文化活動創造性低(15.3%)、文化建設政績化、指標化(12.2%)、營利性質較強(11.6%)等。
尤子牽指出,一些小型場館存在很多問題。他參觀葉飛紀念館時,看到有一件展品是葉飛當時的護照,但是沒有人看管,完全暴露在空氣中,如果有游客偷偷拿走,基本不會有人發現。另外,公眾對參觀博物館的注意事項也不夠了解,不重視對文物的保護,很多游客參觀時直接打開閃光燈拍照。
“名字是兒童博物館,但內容簡單、設施陳舊,只是個供兒童活動的地方。”上海市民戴揚帶孩子參觀兒童博物館后,忍不住吐槽。她說,設施陳舊是這些免費場館的通病。之前參觀過昆蟲博物館,里面的東西都被破壞得差不多了。兒童的破壞力很強,應該加強管理,但是工作人員對大人都很不耐煩,更不用說耐心管孩子了。對于小朋友來說,沒什么質量太高的文化場館。
武漢大學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教授傅才武介紹,省一級的文化場館運營得很好,對當地的公共文化建設具有帶動作用,市級館和中心縣級館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都經歷了一輪高速發展時期,也建設得非常好,設施、經費等都有保障,在功能的拓展延伸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和發展,可以說大大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的能力。但是,知識體系和人員跟進的速度稍微欠缺。當然,只有設施、經費上去了,才能吸引優秀人才進入到這個行業和領域。
43. 6%受訪者期待文化場館普及公共文化活動
調查中,有77.8%的受訪者擔心中央下撥的專項資金可能落實不到鄉鎮文化場館這一級,其中37.2%的受訪者非常擔心。
傅才武認為,中央財政提供專項資金支持免費開放,使老百姓零門檻進入公共文化場館,這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的核心內容。特別是為基層文化場館注入活力,解決了他們沒有動力、功能退化的問題。
在專項資金的落實方面,傅才武認為,國家專項資金大部分都能落實,但是存在資金分散使用的問題,導致經費總數很大,但資金依然緊張,因為細分到每一個項目中,無法產生接連整合的效用。因此各地應根據自身的特色來整合資源,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此外,中央財政資金在文化領域缺乏嚴格的績效考評機制,無法阻止一些地方的偷懶行為、搭便車行為,使納稅人的錢沒有產生最高的效益。
傅才武認為,資金落實上還是要建立第三方績效考核機制,指望政府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是不可能的,必須建立專業、常態性的監督反饋機制,形成獎勵激勵機制。
傅才武提出,免費開放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武漢大學每年寒暑假都會有200多個大學生深入基層調研,發現一些工作人員覺悟高、事業心強,但是一些基層的館長、干部,沒有積極性,在專業方面沒有很高的追求和動力,工作中存在應付現象。
山東省某地級市公共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工作人員王英杰(化名)說,她所在的圖書館是當地的地標性建筑,但是由于圖書館的面積較大,只能在郊區選址,位置太偏。很多市民從沒進入過圖書館,不少附近的居民則直接把這里當成休閑場所。
不讀書的人在這里玩鬧管不了,想讀書的人又覺得太吵,這是王英杰每天都要面對的難題。她說,讀者缺乏讀書的意識,不知道如何利用圖書館的資源,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比如電子閱覽室可以免費下載一些文獻,是為了讓大家查資料,現在卻幾乎變成游戲廳、影音播放廳。圖書館的公共設施被損壞也是常有的事。
“大學里,在開學之初會對每一個學生進行培訓,告知圖書館的使用規則、注意事項。但是對于全開放的公共場館,不可能做到對每一個讀者進行培訓,人員根本不夠。”王英杰說,公共文化場館應該怎么開放、怎么滿足讀者需求,還需要全方位考慮。
調查顯示,43.6%的受訪者期待公共文化場館能夠普及、輔導、引導公共文化活動。民眾的其他期待還有:多渠道加強宣傳(41.3%)、文化項目與群眾需求對接(36.3%)、創新運行機制(35.8%)、提高文化活動質量(35.8%)、提高資源利用率(32.1%)、信息化(29.2%)、增加培訓(23.0%)、注重學術研究(21.0%)、啟用專業管理隊伍(18.3%)、加強對弱勢群體文化活動的支持(18.2%)、資源整合形成服務網絡(17.8%)、強化文化市場的監管(14.8%)、加強館校合作(14.4%)等。
傅才武說,國家能提供基本文化服務,但所有的文化需求都靠國家來保障是不對的。一旦公共供給過度,會影響文化產業市場的繁榮發展。具體到文化場館的建設上,就要優化團隊結構,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讓資源的效益最大化。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博物館 受訪者 地方文化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