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聚焦
張學良胞弟張學銘其人其事
張學良(中)與張學銘(右)、張學思(左)三兄弟合影
青年張學銘
全國政協(xié)機關辦公的那個大院,原是清朝順承王府,是張作霖的公館,真正在這里辦公、生活過的是張學良先生。我初到政協(xié)機關工作時,一位老同志曾領我參觀了一遍。張學良先生在大陸生活的共有一個姐姐,七個弟弟,五個妹妹。最重要的有兩位,一位是張學思,行四,是人民海軍少將;一位是張學銘,行二,與張學良一母所生,是全國政協(xié)委員,天津市城建局副局長。
張學銘平時也常來政協(xié)禮堂開會、吃飯,我是政協(xié)委員特邀小組的小組秘書,與他有所接觸,知道了不少關于他的故事……
初識張學銘
1978年2月,全國政協(xié)五屆一次會議召開,張學銘是特邀小組的委員之一。這個小組是以政協(xié)直屬學習組的委員為主體的,組內不少委員向我詢問張學銘來不來?我專門向大會總務組打聽情況,答復說,張學銘委員患肝硬變,有腹水,隨時有發(fā)生食道靜脈大出血的可能,醫(yī)生不讓出院。這么說,張學銘真的參加不了這次會議了。
出乎意料的是,在政協(xié)會議開幕的前一天,張學銘竟拄著拐棍,在家屬的陪同下,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大會總務組負責人趕來勸說,張學銘一口拒絕,最后他站起來十分堅決地說:“我只能感謝領導和醫(yī)生對我的關心,但這個命令我不能執(zhí)行。政協(xié)會議十多年不開了,我是老政協(xié)委員,協(xié)商、討論國家大事是我的職責。我還要見見那些老朋友們。就是死在這個會議上,我也心甘情愿,他人不用負責!會議不閉幕,我決不回醫(yī)院去,誰來動員也不管用。”
他講得斬釘截鐵,大家只得作罷。
由于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這次政協(xié)會議的氣氛十分特別。無論是大會會場的間隙,還是小組會上的發(fā)言,常常是一會兒喜,一會兒憂,一會兒笑,一會兒哭。筆者所在的這個小組,這種氣氛尤其突出。常常是高興處,當場吟詩歌唱;傷心處,則出現(xiàn)一人痛哭失聲,許多人落淚奉陪的場面。這感情上的大起大落,對重病在身的人是不利的。小組召集人程思遠先生因此幾次同張學銘打招呼,關照他控制自己。
張學銘每次只是頻頻向組長拱手點頭,并不直接答話。等輪到他發(fā)言時,卻果真控制住自己,如訴家常,平心靜氣。但到了發(fā)言的后半部,一提到敬愛的周總理,張學銘便哽咽起來。程思遠先生立即打斷他,說:“張老,你身體不好,不宜激動,就先講到這里吧。”不少委員也隨著勸阻,但他擺擺手,掏出手絹捂了一會鼻子,隨后猛吸了口氣,又接著說:
請組長和諸位放心,我能控制住自己,但話不講完,更憋得難受。同在座的諸公一樣,周總理的大恩大德,我張學銘也是一言難盡的!我大哥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至今,已經是第42個年頭了。當初他要能聽從周總理的話,也不至于落得這樣長期的骨肉分離,這是一;自打西安事變至今,周總理一直惦念著我大哥,關懷著我們全家,為我們全家人操碎了心!如今,我們一大家子都好,只有弟弟張學思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最后還是周總理親自主持,為他的冤案平反昭雪。
今兒個我大哥幾十年身陷囹圄,一個人孤零零在臺灣,與我們一大家子隔絕,我能不日夜思念他嗎?歲月不饒人呵,我們弟兄都老了,難道要我們都到了陰間才得以骨肉團聚嗎?祖國統(tǒng)一、親人團圓,這是天經地義的事!除了我張家弟兄,全國還有千千萬萬個破碎的家庭要團圓!我每每想到這些,就氣不打一處來,心里實在不是滋味,我……
張學銘講不下去了。他臉色通紅,氣喘吁吁,老淚縱橫,我立即請來了駐會的醫(yī)生,把張學銘送回了臥室。
長兄如父
張學銘生于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與張學良乃一母所生,張學銘6歲即喪母,父親忙于政務軍務,且有另外四房妻妾,自然沒有時間管他。
直接管教他、關心他的就是大哥張學良。后來大哥成親,軍務政務也忙了,便特別叮囑大嫂于鳳至對張學銘多加照料。張學銘中學畢業(yè)后到日本留學,張學良經常給他去信,要他用功學習,學到真本領,而不要貪圖玩樂。
張學銘談到這里,忽然激動起來,說:“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但大哥當年經常給遠在日本的我寫信,卻記憶猶新,可惜滄海桑田,手邊未存得片紙只字,多年來我常常為之惋惜。真沒想到,一星期前有位遼寧省社會科學院的同志來訪,帶給我一封當時我大哥寫給我的發(fā)表在報紙上的信,要我辨其真?zhèn)巍N易x后確認這信是真的,但記不清這信何以在當年的報紙上發(fā)表?這信我還帶在身邊呢,你們先看看吧。”
張學銘說完從手提包里取出一張復印的1927年6月16日的《盛京時報》,上載《張少卿致乃弟西卿書》。書云:
二弟手足,前函諒達。弟能知在異邦奮勉,不貽國人之羞,不丟父兄之臉,兄喜甚。我弟論及東瀛人士,皆能努力前程,非同吾國之軍閥官僚,日以大煙麻雀為生活者可比,兄聞之更快甚。覺我弟知識高進矣。但望我弟永遠保守此種思想,將來學成歸國,勿踐舊官僚之臭習,是為切要……切望我弟勿入學習院,那是貴族式學校,要知我兄弟應力謀平民生活,勿染貴族教育習慣為盼。我們將來要為中華民族造幸福,不是為個人謀榮華富貴也。盼弟在東瀛留心平民生活狀態(tài),研究他們一般社會的真精神。弟有什么感觸,常常以告兄為盼。
這封充滿同胞手足情誼的信,使我更加確信,張學銘多年來對胞兄張學良的思念是一片真誠的。
回憶大哥張學良
一次,全國政協(xié)組織委員們就近到任丘、大港兩個油田和天津市參觀,張學銘執(zhí)意報名參加。參觀團允許他帶人陪同,乘坐一輛小臥車。在這次歷時半個月的參觀考察中,筆者作為工作人員,曾有幾個夜晚同他長談,有時則與他同車,在旅途中東南西北地自由交談。
“張老,有位委員聊天時曾告訴我,說您大哥張學良對您非常嚴厲,不僅小時候對您嚴加管教,長大之后也常對您不留情,因此您非常怕您大哥,不知是否屬實?”他對我的提問感到意外,掃了我一眼,反問道:
“告訴你這話的委員是誰?能通報他的尊姓大名嗎?”
我愣了一下,考慮話已說出,索性再具體一些,便接著說:“這位委員自然是您的老朋友,同我也是認識多年的,但我不便點出他的名字。他還具體告訴我這樣的事,說您在(20世紀)30年代初吧,有一次坐飛機到國外去賭博,輸了一大筆錢,您大哥得知后,把您扣押起來要重處,不少人出面說情才把您保釋出來,不知可有此事?”
“好了,我知道了。同你說這些的一定是唐胖子(指唐生智之弟唐生明),他狗嘴里吐不出象牙,道聽途說,你就信他的?”張學銘一語道破,但他并沒有生氣,又接著說:“告訴你吧,年輕人。像我這樣生長在封建大軍閥家庭,在舊社會混了半輩子的人,身上染點惡習是不足為奇的。”
“他唐胖子比我有過之而無不及,還有臉說我,真是豈有此理!但說到我們張家,自父親被日本人炸死之后,我大哥有志氣,有膽識,不僅在政治上、軍事上勇挑重擔,而且一改自己身上的舊習氣,特別是下大決心戒除了吸毒的惡習,這是盡人皆知的,也為我們兄弟樹立了榜樣。他自然注意對我們的弟弟妹妹嚴加管教,尤其是對我。要細講起來,真是說來話長呢……”
張學銘講了兩件事:一是張學良兩次戒毒,二是張學良對張學銘的親切關懷和管教。
原來,在20世紀20年代中葉,張作霖還在世時,張學良就染上了毒癮。抽鴉片,在舊軍閥家庭是平常事,但并不是人人都上癮的。一旦上了癮,要戒就十分困難,沒有極強的意志和毅力是不可能成功的。
1928年6月,張作霖在皇姑屯炸車事件中喪生,張學良當上了東三省保安總司令。他繼承父業(yè),深感責任重大,沒有健康的身體是不能勝任的。張學良有了這個想法,又在夫人于鳳至和趙四小姐的規(guī)勸下,下決心戒毒。沒有想到才兩三天,就難受得滿地打滾,甚至用頭撞墻,不省人事。于鳳至和趙四小姐既心痛又著急,便派人去請了一位日本醫(yī)生。這醫(yī)生二話不說給張學良打了一針。
這一針立即見效,張學良自此每天打兩針,鴉片煙戒掉了,精神也恢復了。全家人喜出望外,重賞了這位日本醫(yī)生。但卻不知道這針劑藥水是比鴉片更兇的毒品——嗎啡。不到一個月,張學良的身體竟一天不如一天,一天不打針就痛苦不已。等弄清了真相去找那日本醫(yī)生,那家伙早已逃回日本去了。張學良的第一次戒毒宣告失敗,只得每天靠打嗎啡維持,健康狀況每況愈下。
1933年3月,張學良致電南京國民政府,引咎辭去總司令之職,同時鄭重宣布到上海戒毒,然后出國。3月12日張學良一行抵達上海,住在張群公館。當晚,在為他洗塵的宴席上,張學良當眾表示,為了能健康地上前線殺日本鬼子,他要借張群先生這塊寶地戒毒,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第二天早餐后,張學良就命令副官把他鎖進臥室,并下達“不經允許不準任何人進來”的命令。
整整一個白天,張學良一個人在房間里看書、喝茶、嗑瓜子,沒有動靜。入夜,毒癮大發(fā),自己在地上打滾,于鳳至、趙四小姐想進去,他都堅持不允許。直到用頭撞墻,響聲“咚咚”,隨即聽不見動靜,于鳳至等在門外呼喊,也不見回音。待打開房門,只見張學良躺在地上,額頭紅腫,鮮血淋淋,面無血色。
趙四小姐打電話請來美國醫(yī)生,檢查了張學良的心臟和血壓后,給張學良注射了針劑安眠藥,并對于鳳至、趙四小姐說:藥物對戒毒只能起輔助作用,能否成功就看張將軍的意志和毅力了。
張學良就憑著這種頑強的意志和毅力,在十多天的時間內,強忍痛苦的煎熬,使毒癮的發(fā)作逐漸減輕,直至基本控制,開始能吃能睡,體力慢慢恢復,最后戒毒成功。
張學銘在敘述張學良兩次戒毒的情況后,深為感慨地說:“沒有第二次戒毒的成功,我大哥就不可能第二次上任,也就不可能在三年后的歷史轉折關頭發(fā)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所以說我大哥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確是名副其實的。相比之下,我這個做弟弟的,就差得遠了。幾十年來,我思念他,對他后半生遭蔣介石軟禁直至今天仍失去自由,我一想起就要大哭一場……”
“我大哥的模樣會記不清嗎?”
1981年春天,張學銘身體狀況時好時壞,政協(xié)直屬組每周兩次的學習會,他常常請假,但只要稍有好轉,便來參加。組長勸他不必勉強,他卻笑著說:“當學生就不能老曠課,老曠課就該除名了,我這病好不了也死不了,來走動走動,可增長知識,以免耳聾眼瞎,再說對我身體也許有好處呢。”
在一次學習會上,有位委員發(fā)言中講到,前不久出版的一本海外中文雜志上登了一幅照片,畫面是張學良在金門島用望遠鏡眺望大陸,還配了短詩,說是“細細窺視”云云。他問張學銘看到沒有?張搖搖頭,隨即問坐在他身邊的我,政協(xié)機關有沒有這份雜志?我回答說有,下次開會時帶給他看。不料會間休息時,他又對我說:“我現(xiàn)在就想看看,你能不能回機關把雜志找來?”
他這樣急迫,我只能照辦,跑回機關去取來。張學銘架起老花眼鏡左一遍右一遍地瞧照片,一字一句地讀那首短詩。后來,別的委員也爭相傳看,他卻坐在位子上默不作聲,表情淡漠。有位委員問他:“張老,這張照片會不會造假?您大哥的模樣您還能記得清看得準嗎?”
張學銘點了點頭,很不高興地說:“廢話!我大哥的模樣會記不清嗎?雖然45年不見,但大哥的模樣我一眼就能斷定。這張照片不假,但可氣的是,為什么國民黨不放我大哥回大陸,而要擺弄什么望遠鏡呢?再說也可以讓我去臺灣看望我大哥嘛,我什么都不怕,單槍匹馬也敢去,就看國民黨肯不肯、敢不敢放我進去?我張學銘今生今世見不著我大哥,做鬼也要去一趟臺灣!”張學銘談到這里,用拐棍狠狠地戳著地板。
“張老不必動氣傷身體。刊登這種照片,玩的是宣傳把戲,無須認真看待。祖國的統(tǒng)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你們哥兒倆總有一天會團聚的。”委員們紛紛寬慰他。
一直到散會,張學銘始終悶悶不樂。
私人交往
這一年秋天,我跟隨當時主持全國政協(xié)機關工作的孫起孟副秘書長到天津,正遇上天津市政協(xié)召開常委會會議,而張學銘是全國政協(xié)委員兼任天津市政協(xié)常委的。他在會上見到我,緊拉著我的手不放,說天津才是他的老家,要約我玩玩,還要請我吃飯。我說這次是有任務來的,況且有秘書長在,要玩要吃怕不方便,改下次吧。他狡黠地沖我樂,說:“好好,好了,你不就是怕孫秘書長批評你嘛,你放心吧,我不會讓你挨批評的。”
會議開了三天,我們又留下開了兩天的座談會,在任務完成后,孫起孟同志提前一天返京,讓我留下整理一份材料。下午兩點,我送孫起孟到天津賓館的大門口,返回房間推門一看,張學銘已經笑容滿面、頗為得意地坐在沙發(fā)上抽煙,看我進去也不打招呼,我好奇地發(fā)問:“張老,您怎么來啦?”
“怎么,你還想把我拒之門外?”
“豈敢豈敢!”我連連解釋道:“我只是有點意外。您老光臨,我能不歡迎嗎?”
“這就好。”張學銘說:“我就說一樁事,下午五點半我派車接你出去吃晚飯,這下子你沒有理由推辭了吧!”
“這,這……”我竟然真的答不上話。
“好了,好了,就這么定了!”他站起身要走,我送他到房門口,他回頭沖我說:“這就叫‘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你現(xiàn)在一個人,就什么都由自己做主了。頭天我不是說過,我不會讓你為這些小事挨批評的嗎?我這人就是說到做到。你去寫你的材料吧,在房間里等著就是了。”
這天晚上,他接我到天津干部俱樂部吃晚飯,那里十分清靜,客人就是我一個,加上司機一共3人。上至俱樂部負責人,下至服務員、廚師,張學銘沒有一個不熟悉的。這頓便餐,一律上小盤菜,林林總總,品種繁多,色香味都極佳,是我參加各種大小宴請中印象最深的一次。
我們的交談,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一句也沒有提及張學良。我好奇地問他:為什么孫起孟前腳剛走,你后腳就進了我的房間?他笑而不答,問了幾次,他才頗為得意地說:“你應該知道,我從前當過公安局長(應該是警察局長),要搞到這一點小情報,不是易如反掌嗎?”我們相視而笑。
1983年,張學銘因嚴重的肝硬化導致食道靜脈曲張大出血,幾次危及生命。我曾去醫(yī)院看過他,他已虛弱得說不出話。我們緊攥著手,默默相視。他搖搖頭,想說什么而沒有說出來,家屬提醒我,他搖頭是指不想這樣痛苦地活下去的意思。我強忍著淚水,大聲對他說:“張老!只要通過搶救這一關,您就會慢慢恢復的!您不是還要爭取同大哥見面嗎?您大哥健在,您也要戰(zhàn)勝疾病,才能實現(xiàn)見面的愿望。您一定要咬咬牙,堅持下去。”他默默地點點頭。
這最后一段話,是每一個去探視的人都要說的。因為搶救治療措施十分痛苦,張學銘曾幾次拒絕搶救,怎么勸也不行,只有提到與大哥張學良見面,他才會增添新的力量,點頭接受搶救措施,這件事不僅在張學銘的親朋好友中,而且在全國政協(xié)機關干部職工中也傳開了。不少人說著同樣的話,都產生了效果。
不到一個月,張學銘與世長辭了。在全國政協(xié)禮堂舉行的追悼會上,許多人為悼詞里的一段話而熱淚盈眶,這就是:“張學銘同志臨終前,對由于人為阻隔未能見到日夜思念在臺灣的兄長張學良而深感遺憾!”
對于每個知情者,這句話會勾起多少往事的聯(lián)想!在張學銘第一次大出血經過搶救而病情略有穩(wěn)定時,他曾不止一次地對人說:“我身體不好多時,但60多歲、70多歲,都活過來了,我大哥80多歲還健在。興許,我們兄弟團聚的日子不遠了。為了這,我治病、吃藥、健身,要抱定信心活下去!”
我是在場親聞者之一,張學銘正是依仗這股力量,以他重病之身,活到了75歲。因生前最大的一樁心愿未了而抱憾終生,這是一幕何等令人傷心落淚的人間悲劇呵!
(本文作者1962年至1982年曾擔任全國政協(xié)直屬學習組小組秘書;后任人民政協(xié)報社副總編輯、高級記者,全國政協(xié)民族和宗教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巡視員,系第八屆、第九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