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多黨合作>民進
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
民進中央調研組赴四川開展“完善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資金投入機制”專題調研調研組在內江資中縣調研 馬銳 攝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水資源的保護利用,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為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
四川是千河之省,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2816條,大小湖泊417個,水庫8109個,渠道5002條,國際重要濕地3個。其中省內長江流域面積46.7萬平方公里,干流長1788公里;黃河流域面積1.9萬平方公里,干流長174公里。是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補給區,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地區。
8月26日至28日,民進中央與財政部“完善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資金投入機制”聯合調研組頂著酷暑奔赴四川,深入成都市三岔湖,資陽市九曲河示范段、沱東濱江路堤,內江市沱江資中城區北岸生態長廊、花萼濕地公園,樂山市安谷水電站、嘉州渡碼頭等7個點位進行實地調研,并在成都召開座談會,聽取四川省政府、省直有關部門及相關地市情況介紹,全方位了解四川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情況。
位于成都東部新區的三岔湖是四川第二大人工湖,蓄水量為杭州西湖的3倍,是都江堰龍泉山灌區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自1977年2月完工后,三岔湖在推動成都東部區域農業生產、旅游產業和區域經濟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如今更是成都周邊的熱門打卡地。
“曾經的三岔湖水質一度惡化至劣Ⅴ類。”成都市東部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20世紀80年代末,三岔湖網箱養魚盛行,高峰期規模超1.2萬箱,湖岸線周邊及島上賓館、農家樂多達上百家,大量的漁業活動帶來的餌料投放及魚類糞便沉積、生活污水直排、船舶油污等導致三岔湖水質受到嚴重影響。為保護三岔湖區域水環境、水資源和水生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成都東部新區編制了《三岔湖環境保護規劃》《三岔湖流域聯防聯控聯治合作框架協議》等,構建起科學完整的保護、建設、利用制度體系。同時,整合湖區專職監管和綜合執法等行政資源,建立水務、交通、綜合執法、臨湖鎮街一體運行的聯合監管機制。如今,三岔湖水質總體為“優”,吸引了數量眾多的紅嘴鷗、白鷺等4.5萬余只候鳥棲息于此,成為名副其實的“魚鳥天堂”。同時,圍繞三岔湖打造了天府文化旅游長廊,沿湖布局三岔文化港等文旅項目,培育三岔湖濱湖運動休閑度假產業體系,創造了大量“綠色崗位”有效解決庫區百姓生活問題,維護了社會穩定。
三岔湖的“蛻變”讓調研組成員深受觸動,大家紛紛表示,良好的生態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充分證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道路是走得通行得穩的。
位于樂山市的安谷電站,上游庫尾緊靠樂山沙灣城區,下游尾水渠出口與“世界文化遺產”樂山大佛一衣帶水。20里的河段,洲島密布,水生生態、陸生生態和濕地生態交織,生態敏感。為解決濕地生態與河網生境的保護與修復、珍稀魚類的保護,建設企業采取了“左側河網保護與河流生境營造、設置仿自然魚類通道和魚類增殖放流站、建生態小機組向泄洪渠下泄生態流量”的生態環保措施。這一方案相當于實現了“兩條大渡河并流”:一條大渡河入庫、發電,另一條大渡河原河道保留、修復,涵養生態。
調研組成員在生態河道看到,修復后的生態河道保持了沿岸原有的生態形態——保留修復了3條魚道、8個魚類棲息地、1個魚坡,為大渡河珍稀魚類的生息繁衍提供了一條“走廊”;同時,還建成了一個占地近31畝魚類增殖放流站,每年可向大渡河增殖放流8種魚類30萬尾。
當調研組成員了解到該電站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每年接待大量大中小學生前來進行社會實踐、研學的做法后,紛紛點贊。大家一致認為,要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力度,大力弘揚生態文明理念,增強全社會愛護江河湖海的意識。
沱江是長江的重要支流,發源于川西北九頂山南麓,經成都、資陽、內江、自貢、瀘州等城市注入長江,全長712公里,流域面積3.29萬平方公里,是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高水平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重要一環。
“城區人口有多少?”“甜城湖水域面積多大?”“城區雨污水收集率達到多少?”“社會資本建設收益從何而來?”調研組走進內江市沱江邊的花萼濕地公園,駐足江邊,清澈的沱江水緩緩流過。在得知沱江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從過去的6.2%升至如今的100%后,調研組成員紛紛豎起了大拇指,并詳細了解了沱江流域水環境治理舉措及甜城綠道建設取得的成效。
“曾經,內江城區水體黑臭嚴重程度在四川21個市(州)中排名第2位,是全國108個嚴重缺水城市之一,市域范圍內地表水國考、省考斷面無一達標……”隨著內江市相關部門負責人的介紹,一場全力推進水環境治理的艱苦戰役生動地呈現在調研組眼前:首戰是“關”——關閉沱江內江段161個排污口,沿岸317家不合規企業被清理。再戰是“建”——總投資約85億元建設83個鄉鎮污水處理設施。最后一戰是“護”——11條黑臭小河變身11座濕地公園,共護城市秀美風光。如今的沱江內江段出境斷面水質已穩定保持在Ⅱ類,恢復了沱江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麗景象。
“人口經濟聚集對水生態環境保護造成的結構性區域性壓力不容忽視。”調研組認為,要按照流域生態的整體性系統性以及內在規律,積極推動生產生活綠色化低碳化轉型,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綠色發展之路。
九曲河是沱江右岸的一級支流,持續提升九曲河水環境質量,才能更好守護沱江的水生態環境。在資陽市雁江區,調研組看到,資陽市、雁江區以小流域綜合治理和河湖長制工作為抓手,通過開展周邊棚戶區改造、打造綠色廊道、實施“引沱濟九”工程、強化雨污分流等措施,使九曲河生態環境得到大幅改善的明顯成效,也看到了當地在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污泥處置等部分項目配套資金不足的具體困難。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調研組呼吁,要持續聚焦城市的黑臭水體治理、排污口排查整治、母親河母親湖保護治理等關系百姓生活質量和生活環境的重要領域,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深入的走訪調研,讓調研組收獲頗豐。在28日召開的座談會上,調研組與四川省政府、省直有關部門及相關地市負責同志圍坐在一起,暢談調研感受,進一步了解當前存在的困難問題及工作建議。
“此次調研是發揮新型政黨制度優勢、凝聚各方力量、貫徹落實中央經濟部署的一個生動實踐。”調研組成員一致表示,江河湖庫是水資源的重要載體,加強重要的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對于防洪、保障供水、維護生態保護治理以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四川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記四川作為中華民族兩大母親河重要水資源涵養區和生態建設核心區的重要使命,投入真金白銀下大力氣,推動江河湖庫的生態保護治理,探索出了一系列好的經驗和做法,值得認真總結。
“美麗河湖保護和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環保、住建、水利等多部門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協同發力,才能達到‘1+1>2’的效果。”針對各地普遍反映的“財力較為薄弱”問題,調研組建議,統籌文旅、水務、住建等部門資源,加強生態環保領域資金整合,發揮資金的系統效應。同時,建立完善政府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和公眾共同參與的多元化環境治理投入機制,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調研組成員表示,將通過多種渠道,對進一步加大生態補償力度、促進全域治理源頭優先等建議進行反映,持續助推重點流域水資源保障能力提升。
編輯:魯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