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大家談
促進人工智能健康有序發展
必須著力構建與完善符合我國國情的人工智能治理體系,確保人工智能發展造福于社會,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要完善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戰略性產業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引導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要“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和管理機制”;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機制,要“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監管制度”。這不僅體現了新時期人工智能發展的引領作用,更為加速人工智能賦能各行各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指明了方向。
人工智能健康有序發展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注入新動能。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變革和產業革命的戰略性技術,其健康有序發展對于培育經濟新增長點、實現高質量發展、增強國家競爭力至關重要。在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高地,成為大國博弈的關鍵變量,其發展關系國家技術安全、產業安全,乃至國家整體安全。中共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誰能把握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經濟發展機遇,誰就把準了時代脈搏”。加快推動人工智能前沿突破,推動人工智能潛力釋放,必須建立適應人工智能發展特點和趨勢的體制機制。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必須持續優化人工智能戰略布局和政策體系,統籌發揮政府、企業、科研機構、高校在人工智能發展中的作用與功能,形成協同創新合力,促進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產業轉化、應用推廣的有機銜接,進一步提升人工智能賦能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科技支撐力和應用保障力。
加快構建人工智能自主產業生態。目前,我國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部分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發展較為成熟,但人工智能底層技術和產業生態的發展還相對薄弱,需要加快構建自主產業生態,提升人工智能自主可控安全能力。要引導學術界與產業界基于主流國產人工智能框架發展應用系統,在項目申報、成果認定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針對各領域應用中出現的不足,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科技專項,鼓勵人工智能龍頭企業參與選題設計,積極組織產業界與領域專家開展聯合攻關和研發場景適配,形成需求與供給協同提高國產化產品性能的良性迭代閉環。鼓勵政府、企事業單位基于人工智能自主軟硬件基礎設施提供“算力+數據”的公共服務,實現自主技術與數據資源高度聚合,優化人工智能普惠供給。支持國產領先深度學習框架企業牽頭,開展與國產芯片廠商的廣泛適配,并基于國產硬件和框架融合優化先進國產大模型,形成功能完備、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成為產業智能化升級的關鍵底座之一。
多途徑深化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應用。人工智能具有高度的滲透性和驅動性,可廣泛應用于制造、金融、醫療、交通等眾多領域,是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優化、增長動力轉化的重要引擎。我國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這為人工智能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創新實踐空間。要克服當前面臨的人工智能融合基礎設施運營模式不成熟、高質量數據集缺乏等難點問題,大力推進“人工智能+”行業,為行業創造新質生產力,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人工智能發展道路。一是依托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以及各地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等,構建和完善融合基礎設施項目價格形成機制、市場回報機制、投資平衡機制等配套政策機制,以長效運營的融合基礎設施筑牢人工智能賦能基礎。二是依據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數據治理相關法規,在醫療、交通、金融、教育等公共服務領域,推進公共數據資源庫、標準測試數據集、行業訓練資料庫建設,在從事相關科技創新的研發機構、企業等一定范圍內推動公共數據集的開放共享。三是引導人工智能企業與傳統行業企業進行精準的需求對接,以人工智能基礎模型與企業場景動態數據深化增量開發,解決融合應用“最后一公里”問題,推動行業形成人工智能新質生產力。
著力健全人工智能治理體系。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為各領域提質增效帶來了全新的機遇,但同時也提出了科技倫理、數據隱私、算法偏見等新的治理挑戰。健全的治理體系是有效應對技術風險,保障人工智能安全可控、透明可釋的重要基石。為此,必須著力構建與完善符合我國國情的人工智能治理體系,確保人工智能發展造福于社會,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要制定人工智能技術開發應用安全規范、倫理標準和行為準則,引導企業在技術研發、產品設計和運營過程中遵循相關標準,確保人工智能內容生成中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要強化人工智能監管和內容治理中的新技術研發,加強人工智能生成內容識別和偽造檢測技術,開展人工智能安全性評估和漏洞檢測。要積極參與國際人工智能治理規則制定,共享治理經驗,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指引下,推動形成廣泛認可的人工智能國際治理標準,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作者張鳳系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委員、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吳靜系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
編輯:崔姝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