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政協人語
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加快建設旅游強國
我們需要用更加從容、更加開放的心態去看待旅游新需求和文化新業態,更深層次激發旅游市場活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這為新時代的旅游業發展指明了方向——要以優質旅游產品和服務供給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旅游休閑需求。旅游業作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方面,必將扮演越來越關鍵的角色。
改革開放開啟了旅游業的市場化進程,涉外星級飯店、旅游景區和度假區、旅游巴士、友誼商店、國際旅行社、外語導游構成了入境旅游接待體系,也有效滿足了大眾旅游時代人民群眾對詩與遠方美好生活的向往。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推動旅游全面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旅游發展進入快車道。我國作為全球最大國內旅游市場的地位更加穩固,旅游業成為日漸顯著的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和幸福產業。在今年召開的全國旅游發展大會上,黨中央對新時代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中國特色旅游發展之路。針對旅游發展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強調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大力發展人民滿意、人民受益的旅游,著力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人民滿意、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強大國際競爭力的旅游強國。
做好新時代旅游工作,要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推動文化和旅游在更深程度、更廣范圍、更高層次上融合發展。
加強以人民為中心的國家旅游發展理論體系建設,系統回答新時代旅游發展為什么、依靠誰和做什么的根本問題。圍繞行業重大的戰略問題和熱點、難點問題,形成高水平的資政建言成果,為旅游強國建設提供精神動能和社會共識。構建服務于國家發展戰略需要的高質量文化和旅游數據體系,以科學、系統而全面的指標體系來衡量和促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重點做好旅游經濟運行分析、趨勢研判和政策仿真。
處理好政府與市場、供給與需求、保護與利用、國際與國內、發展與安全等若干重大關系,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在旅游規劃布局、公共服務、營商環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讓市場在文旅融合進程扮演關鍵角色,發揮旅游集團20強、文化企業30強等投資機構和經營主體的主動性與創造性,與交通、工業、農業、商業企業協同創新,研發推出一批火車、游輪、游船、房車、自駕車等旅游新項目,美食、購物、時尚、藝術、研學、夜間等旅游新產品,培育更多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間。
發揮科技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新動能。無人機、人工智能、數字裝備等現代科技,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傳承和創新性發展的推動者,也是商業文化和現代文明的創造者。我們需要用更加從容、更加開放的心態去看待旅游新需求和文化新業態,特別是商業文明及其承載者。
推動藝術下沉、旅游向上,培育更多藝術與旅游深度融合新場景。文化和旅游融合為游客帶來的體驗是非常豐富的,有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文化館、文學館等公共文化空間,有歷史文化街區,有文物主題游徑,更有“非遺+藝術+科技”的沉浸式演出。藝術與旅游的融合層次更加豐富,類型更加多樣,既擴大了藝術表演的觀眾基礎,也豐富了新時代旅游業的文化供給。因一部戲、一場演出、一個展覽而奔赴一座城市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通過文藝帶動旅游消費,不僅更深層次激發旅游市場活力,同時提升了旅游形式維度,加大了優質文化資源供給。
此外,還需圍繞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世界級旅游線路、世界一流旅游企業和現代旅游業體系、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旅游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重點課題,做好“十五五”旅游規劃前期研究。團結和帶領全國旅游學術共同體,加強新時代文化和旅游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建設文化和旅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對外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
編輯:崔姝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