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寧夏

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 | 沙漠變綠洲,治沙精神在這里傳承

2024年08月14日 15:27 | 作者:本報記者 奚冬琪 李寅峰 袁世鼎 滿達呼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第一步,將稻草鋪成一米見方;第二步,用鐵鍬將草折后扎入沙層10-15公分;第三步,用草兩邊的沙子將草繼續固定。大家都學會了嗎?”“看著好像不難,但實踐起來要想做好也不容易。”8月11日,因為“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主題宣傳寧夏集中采訪團的到來,地處毛烏素沙地西南邊緣的寧夏靈武白芨灘國家自然保護區里熱鬧起來。茫茫沙漠中,采訪團的記者們在保護區治沙工人的指導下,紛紛拿起鐵鍬,體驗被譽為治沙界“中國魔方”的草方格制作。

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前身為靈武市白芨灘防沙林場,建立于1953年。七十多年來,三代林場職工發揚“寧肯掉下十斤肉,不讓生態落了后”的治沙精神,依靠科技和機制創新,致力于荒漠生態修復,治沙造林68萬畝,控制流沙100多萬畝。特別是2000年以來,每年以2~3萬畝的速度加快生態修復和治理步伐,實現了沙漠從引黃灌區邊緣后退20多公里的壯舉。

全身曬得黢黑、手上滿是老繭、身上沾滿沙土……這是白芨灘每一個治沙人的“標配”。回憶起2000年剛到這里的情景,和沙石“斗爭”了25年的大泉管理站職工李國寶至今記憶猶新。“那時候一進沙窩就讓人頭疼。因為幾乎沒有植被,全是黃沙,所以一刮風啥都看不著。”李國寶說,自己每天早上帶幾個餅子出門,中午不能回家,餓了就拿出餅子吃幾口。“但是每次拿出餅子一看,上面全都是沙子。但就是這樣也得吃,吃完了接著干,真是艱苦。”

時間長了,李國寶和工友們總結出幾句話:治沙工人每天洗的是黃沙浴,睡的是熱沙灘,吃的是落沙餅。“那個時候也掙不到什么錢,真是沒少打‘退堂鼓’。最后還是‘王勞模’不懼艱苦、務實、自律的精神激勵了我,才讓我堅持到了今天。”

李國寶說的“王勞模”,就是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原黨委書記、局長,“人民楷模”“全國治沙英雄”“全國勞動模范”王有德。

自從1985年來到白芨灘林場,王有德就帶領林場各族干部職工堅持不懈、改革創新、攻堅克難、艱苦奮斗。通過幾十年的努力,走出了一條“以林為主,以副促林,多種經營,綜合發展”的興場致富路,成功探索出了“五位一體”的綜合治沙模式。實際行動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兌現了“讓職工富起來,讓沙漠綠起來,使林場活起來”的承諾。使職工人均年收入由1985年不足1000元增加到現在的10-20萬元;林場固定資產由1985年不足40萬元增加到1億多元;林木資產由1985年不足500萬元增加到10多個億。

如今,已經退休多年的王有德繼續履行著自己那句“生命不息,治沙不止”的諾言,發起成立了寧夏沙漠綠化與沙產業發展基金會,義無反顧地挺進馬鞍山荒灘區,開始了退休后的“二次創業”。“牛羊死了我不心疼,但是死掉一棵樹、死掉一片植被我心疼。因為這些樹、這個生態環境,是在為人類社會、為地球做貢獻。”站在曾經親手治理過的沙丘上,看著如今的滿眼青綠,王有德動情地說,“我們都應該去愛護生態環境,為保護母親河、保護家園做貢獻。”

即將離開白芨灘時,體驗草方格制作的隊伍里不知什么時候多了一個小女孩。7歲的她在媽媽的幫助下一鍬一鍬地挖著沙子,動作笨拙卻認真地埋下一根根稻草。“我也想種更多的樹,讓這里更綠更美麗。”孩子稚嫩的話語傳遞著最樸素的情感,誰又能說這不是新一代治沙精神的傳承呢?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