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兩岸>熱點聚焦
一伙騙子和一群上演的鬧劇
——揭開“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在臺舉辦年會的真相
“這里錢多人傻,速來!”這是一位臺灣島內知名媒體人向本報記者描述一些西方國家駐臺代表機構,幫著民進黨當局忽悠本國反華政客于7月的最后兩天躥臺參加“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以下簡稱IPAC)”第四屆年會時用的一個風趣說法。不過,就本次IPAC年會選擇在臺灣舉行的動機而言,IPAC目的有兩個,一是惡心中國,二是騙錢多人傻的民進黨政客和臺灣納稅人的錢。但這樣的年會不會對臺灣屬于中國一部分的現實產生任何影響。
???IPAC和這次躥臺的國際反華政客都是些什么人?
“臺灣很多老百姓其實根本不知道來臺灣開會的這些外國議員是些什么人,更不了解IPAC是什么組織,一些不明就里的人甚至以為這是一個國際政府組織。”曾長期派駐大陸的一位臺灣資深媒體人告訴本報記者,他近期曾對臺灣近十個縣市的部分民眾進行街訪,居然有高達90%以上的臺灣民眾以為IPAC是聯合國下屬機構,加上民進黨當局的“大內宣”,導致很多臺灣民眾誤以為國際社會在支持民進黨搞“臺獨”。
不過,上述這位臺灣資深媒體人坦言,“這又是一個讓人忍俊不禁的鬧劇而已”,因為這個組織從機構到出席者根本沒有國際代表性,只是一些在本國混得不好的議員聯盟,他們靠反華提升自身聲量,靠反華謀生。
記者注意到,正如上述這位臺灣資深媒體人所言,這個IPAC,也就是所謂的“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名字聽起來確有一種國際組織的樣子,其實只是美國國會一些反華議員操縱的,由部分其他國家少數反華議員拼湊起來的一個NGO草臺班子。其主導者就是被中國政府制裁的美國參議院“反華急先鋒”、共和黨議員盧比奧,該草臺班子成立于2020年6月,參加者包括歐洲議會及美、英、德、日等8個國家的17名反華議員。成立的目的是開展國際合作,敦促本國政府對華強硬,以“抗衡中國與日俱增的地緣政治實力”。
IPAC成立4年來,除了盧比奧四處活動、拉攏部分國家反華議員外,民進黨當局駐日代表謝長廷、駐德國代表謝志偉等以高額金錢作誘惑,在一些國家議會中專盯那些反華議員,以期為IPAC擴員,目前IPAC已有33個國家和歐洲議會,成員超過250名議員加入。
事實上,IPAC是不折不扣的“新冷戰”執行機構,也就是美西方情報機構的“反華黑手”。藏在該組織背后的支持機構,性質也十分明顯。包括了所謂“開放社會基金會”“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和“美國國際民主協會”等,都是近年來在國際社會臭名昭著的“顏色革命”執行單位。被大陸方面列入制裁清單的“臺獨”頑固分子關聯機構“臺灣民主基金會”,也是給該組織“送錢”的金主之一。
而IPAC成立時背景有兩個,一是《香港國安法》即將生效,二是美西方正在炒作新冠政治溯源論。從成立以來,該組織“關心”的議題就包括香港地區、臺灣地區、新疆地區,及抵制北京冬奧等等。可見,IPAC從一開始就是一個以攻擊、抹黑、誣陷中國為目的,企圖在各國議會建立“反華連線”的政治組織。其關注議題和關注點包括對華經貿、“一帶一路”、區域安全,涉港、涉藏,尤其在涉臺問題上更是肆無忌憚,大肆干涉中國內政,他們以制造各種謠言方式顛倒黑白,混淆視聽。
在反華問題上,四年來IPAC可謂劣跡斑斑——
該組織成立后即聲援立陶宛與臺灣發展關系,并呼吁WHO(世衛組織)接納臺灣地區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以及所有WHO會議。
2021年10月,IPAC在意大利羅馬舉行第一次峰會,就邀請了時任臺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進行了視頻演說。
2022年8月,IPAC設立“印太論壇”,并于9月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第二次峰會。宣示未來將持續透過該聯盟在各國的立法機構網絡,共同捍衛“臺海和平穩定”及臺灣的經貿安全。
2022年11月3日,IPAC首次組團竄臺并與蔡英文見面。成員包含來自7個歐洲國家及歐洲議會的議員,并聲稱“對臺灣的威脅就是對全世界的威脅”。
2023年9月,IPAC在捷克布拉格舉行第三次峰會,要求各國政府認同“臺海穩定關乎全世界幾乎每一個國家的切身利益”的觀點,并聲稱要提供“臺灣代表處”適切地位以增進關系,讓臺灣加入適切的貿易組織。
今年3月8日,IPAC宣布啟動所謂“迷霧行動”計劃,要求各國政府評估并衡量臺海危機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并宣稱臺海若遭到封鎖可能導致高達10萬億美元的損失,比俄烏沖突引起的經濟損害要嚴重5倍以上。
……
作為美西方國家極端反華分子的小集團,“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充斥著冷戰思維,其成員大多是投機鉆營、逢中必反、臭名昭著的民粹政客和邊緣人員。如被“信任表決”轟下臺的英國前保守黨黨魁鄧肯·史密斯;鼓動“自衛隊”更名“自衛軍”而不得的日本前防相中谷元;還有貪腐成性、充當外國代理人的美國民主黨參議員梅嫩德斯等。他們為了政治私利沆瀣一氣,渲染、污蔑大陸對臺“威脅”,妄圖“以臺制華”,挑釁滋事,氣焰囂張。其中,盧比奧、歐洲議會議員包瑞翰等已經受到中方的嚴厲制裁……
正是這些形形色色的反華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狼狽為奸、反華制華的“西方價值觀聯盟”,也成為一個充滿涉華噪音,妖魔化中國的亂源發聲地。賴清德當局與其串通勾連,并在臺北舉行今年的峰會,顯然是包藏禍心,為虎作倀。
???臺灣民眾應認清IPAC和反華議員除了看中他們的錢,從來沒有想過為他們好
世界上從來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也從來沒有免費的午餐。本次來自25個國家49名國際反華政客躥臺搞所謂IPAC年會,得到了“臺獨”頑固分子賴清德和蕭美琴的高規格接待,同時也不難想象他們還將獲得一筆不菲的“贊助金”,畢竟,民進黨當局已經習慣于拿錢收買國際社會反華政客到臺灣走秀搞“外宣”轉“內宣”的事。而且民進黨當局大肆收買國際社會反華政客早已不是新鮮事。
2022年月4月,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陳水扁突然召開記者會,就其涉“公務機要費案”進行說明,其曝出的當年臺灣當局21項機密“外交”與資助饋贈支出總計1.33億新臺幣。在21項饋贈支出細項中,就包括贊助“對臺友好”的美國國會議員競選經費;延續李登輝任內“奉天專案”任務;以“公務機要費”委托美國公關公司進行對美外事工作;委托“外貿協會”從事對日外事工作;推動“臺美日”定期進行意見交換工作;執行機密外事工作人員的相關費用;邀請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擔任顧問、出訪“友邦”經費以及資助島內各大游行及基金會費用……
記者獲得的臺外事部門報“立法院”審查的近幾年經費預算中也發現,民進黨當局近幾年用于秘密“外交”和“援外”支出高達數百億美元,而事實上,近幾年,民進黨當局所謂“拓展國際空間”的核心是與大陸搞對抗,臺外事部門框列的各種高額公關費用主要就是用于收買國際反華政要(含多國國會議員),在實際使用上,這些費用多數流向美國和歐洲,日本也占相當比例。
“錢花了,臺灣還是臺灣,臺灣比過去的國際共計空間更小了,我們被騙了!”對于IPAC在臺灣舉行本次所謂年會,還來了幾十位所謂“友臺”國際議員,有一些臺灣網民在島內社交媒體Line上發出感慨。
事實上,也正如上述這些臺灣網民所說,IPAC成立四年來,每年年會都邀請民進黨當局高官參加或者發表視頻演講,甚至在大陸中共二十大后,該組織還組團竄訪臺灣與蔡英文等見面,而在過去三年都把臺灣作為年會主要議題提出來發在公報上;2022年9月14日的時候,IPAC發布年度峰會公報,叫囂將制止中國大陸對臺灣當局自主發展“外交關系”的干涉,并致力推動增加臺灣當局與一些國家的國會議員互訪、促進臺灣進入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
時間一年一年過去,國際社會看到的確實是“臺灣還是臺灣”,不僅臺灣所謂國際空間沒有比之前擴大,反而比過去更小了,臺灣的“邦交國”越來越少,承認一個中國的國家越來越多。另一方面,臺灣納稅人的錢卻也越花越多。
臺灣的未來在大陸,臺灣問題的解決有賴于兩岸中國人的智慧,臺灣民眾和政客通過幾十年兩岸關系發展的脈絡,應該認清了這樣一個事實——“臺獨”是死路,外人靠不住。
然而遺憾的是,賴清德上臺以來,竭力宣揚兩岸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鼓吹建立臺灣主體性的“國家認同”,并以“民主、自由、人權”等西方價值觀為包裝,全面迎合、投靠美西方反華勢力,尋求外部勢力的支持,妄圖“倚外謀獨”。這次IPAC年度峰會,無疑將為賴清德等島內“臺獨”分裂勢力與外部反華勢力的串通一氣、公開合流提供了時機。
兩岸輿論指出,本次IPAC會議,以聚焦于“臺海和平穩定”為幌子。會議卻從頭到尾充斥著反華敵意,不僅不能促進兩岸和平,反而處處煽風點火,粗暴插手中國內政,公然讓“維護和平”一詞因這些反華政客而蒙羞。
臺灣多位觀察人士評價本次IPAC年會時指出,這是一場由臺灣出錢,國際反華勢力失敗者聯盟上演的小丑戲,號稱25個國家議員聯盟,事實上根本不代表這些國家,這種喧鬧一時,空洞無物的政治表演,毫無實際意義。尤其是這些議員都是各國的邊緣人物,很難影響到政府的政治決策,任期一到,也都會溜之大吉;而且他們也都是滿嘴主義,心里都是生意的無良政客,僅僅只是把臺灣作為撈取政治資本的道具和背景板,打打卡,拍拍照,就會拍拍屁股走人,倒霉的是臺灣2300萬民眾的辛苦錢卻被賴清德當局拿去“玩火”,臺灣民眾被一步步引向戰爭邊緣。
兩岸人士指出,中國統一與民族復興已進入快車道,任何人都無法阻擋,IPAC和反華議員們的鬧劇該收場了。
編輯:魯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