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為首都高質量發展 貢獻政協力量>委員好聲音
蒼玉清:關注文化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
文化基礎設施是文化活動的載體。中共十八大以來,北京市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
但對標全國文化中心地位,北京文化基礎設施仍存在一些短板。一是集聚效應有待發揮。現有文化集聚區存在同質化競爭,缺乏具有國際知名度和群眾認可度“雙高”的大品牌。文化產業集聚區分布過于分散,不利于匯集人流,區內缺乏聯動,空間規劃不合理,業態豐富性不足。二是運營效率有待提高。目前諸多公共文化設施的設置都是保障最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務,無法滿足高端需求。三是有影響力的特色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仍需增加。一些場館規模較小,運營理念較為落后,有新建和改造的空間。在市級層面缺少特色化、有亮點的大型公共文化基礎設施。
建議增強文化基礎設施聯動,加強文化集聚區建設。合理統籌文化集聚區發展,引導市場主體有序流動,避免同質化競爭,形成知名品牌。從市級層面統籌推進演藝區建設,在資金利用、項目建設、產業資源導入、區域宣傳推廣等方面給予綜合性的政策支持,將各區功能定位與文化聚集區主題統籌整合,打造世界知名文化集聚區。加強區內空間整合規劃,完善餐飲住宿配套,增加產品豐富性,形成合理的文化體驗線路。放寬對演藝公共設施運營的條件限制,建設復合型文化設施,增加配套空間供給。另外,可將騰退后空間優先用于提供文化演出空間,以及改造成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對改造用于文化創意用途的社會投資給予補貼或獎勵。
深度發展文化基礎設施社會化運營,擴大文化服務供給。加大政府購買力度與社會主體培育,進一步增加政府購買服務的品種,吸納更多承接主體參與,給予社會主體足夠的服務回報。綜合運用激勵手段,利用補貼、獎勵、項目撥款、稅收減免、場地支持、媒體宣傳等多種方式鼓勵社會主體積極參與。加大扶持力度,提供專業培訓,培育社會主體。鼓勵居民自治組織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做好文化服務規劃,動員群眾,扶持基層文化自治。扶持群眾自發組織的小型歌舞團、合唱團、讀書會等,給予場地便利和協助組織宣傳。加大聘用專業人員或征集社會志愿者,擴充文化社工隊伍。
打造亮點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擴大影響力。增強創新意識,針對公眾需求,打造一批特色化、標志性的服務設施。比如,擴大現有天文館的規模,改變傳統、陳舊的展陳方式,引入多媒體展示等現代技術,增強互動性,打造現代化的科技館。在新建和改造館舍過程中,要注意找準增長點,避免與國家文化設施同質化。改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運行效率,在建造大型設施的同時,還應改善設施運營,避免預約爆滿、承載量不足、服務質量跟不上等情況,在硬件和軟件方面綜合提升其影響。
(作者蒼玉清系北京市政協委員、民進北京市委秘書長)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