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會議新聞
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綜述之七
“乘風破浪”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中國主動作為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戰略舉措。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并明確了主要目標任務,其中包括“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時強調,“要圍繞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聚焦投資、貿易、金融、創新等對外交流合作的重點領域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積極主動把我國對外開放提高到新水平。”
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期間,與會常委、委員聚焦“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這一主題,開展專題小組討論,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新局面貢獻政協智慧與力量。
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
“除了商品和要素的流動型開放外,還需要著力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這將有助于形成對外開放新的制度優勢,提升我國經濟開放水平和發展質量。”鄭永飛常委表示。
“擴大制度型開放如何精準施策?”這是與會常委、委員共同關注的焦點。
孔令智常委表示,擴大制度型開放,需要對內破除制度約束,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實施細則以及配套性政策;對外則需要在加強國際規則協調的同時塑造新規則,爭取主導權。“要全面加強與國際高水平自由貿易協定規則條款在規制、管理、標準方面的對接,加大先行先試和制度集成的力度。”
蔡冠深常委同樣認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需要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出臺擴大標準制度型開放的指導意見和政策,深化標準化改革,堅持制度創新,大幅度提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的比重。
“要實現高水平開放與高質量發展在制度層面的高度統一。”崔世昌常委則認為,要推動改革向體制機制的“深水區”“無人區”邁進,加快完善與數字貿易等新模式新業態相適應的監管模式;建立健全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探索國有企業、知識產權、市場采購等管理制度改革,加快破解制約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深層次問題。
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能夠不斷提高我國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能力。李和平常委表示,要打造高效率資源配置體系,穩妥推進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領域開放,深化境內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健全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建立健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金融合作網絡,推動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形成更高水平開放的制度環境和制度優勢,從而進一步明確相關改革發力的突破口和關鍵措施,為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和成熟的治理體系提供有力支撐。”這是與會常委、委員在建言中進一步凝聚的共識。
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持續打造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是我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舉措和有力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勢。”為了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高投資促進工作水平,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委員們紛紛獻良策、出實招。
“持續打造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立足中國實際,對標國際慣例、國際規則、國際標準,建立起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體系,不斷提升對全球優質要素資源的吸引力,為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李和平建議以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助推高水平開放提質增效。
劉聰常委認為,打造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需要打好“組合拳”——強化政策要素支撐,提升國際化營商環境競爭力;優化配套服務保障,提升國際化營商環境吸引力;對標最高水平開放,提升國際化營商環境影響力。
“此外,還應加大服務業引資力度,繼續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加快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破除國際生產要素跨區域、跨行業高效有序流動的障礙;探索外資企業極簡審批模式,建立投資便利化審查機制,在要素獲取、資質許可、經營運行、知識產權保護、招標投標、稅費減免等方面享受平等待遇。”劉聰補充道。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直接關系著市場經營主體活力和經濟發展動力。“要落實各類減稅降費政策,便利各類市場經營主體享受優惠政策紅利;推行包容審慎監管,建立健全經營主體容錯糾錯機制,探索優化免罰輕罰機制,幫助企業合規發展。”張灼華常委表示。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要完善安全保障體系,夯實對外開放法治根基。”孔令智認為,要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為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提供法治保障。
“只有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才能吸引更多人才、資金、技術,才能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激活發展潛力、提升國際競爭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多位常委、委員表示,優化營商環境永遠在路上,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優化對外開放布局
優化對外開放布局,是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直以來,趙吉常委十分關注對外開放布局的優化。他認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優化對外開放布局,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應加大向北開放力度,構建內陸開放新高地。“要強化國內國際雙循環聯通,高質量提升合作水平,大力建設北方開放口岸、開放通道,推動國際市場多元化,保障對外開放結構的安全性,提高開放型經濟規模和質量,構建新時期向北開放新格局。”
宋曙光常委表示,優化對外開放布局,要進一步完善自貿區區域布局,高水平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鼓勵形成更多金融制度創新成果。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讓香港、澳門更好融入發展大局,是優化開放布局的重要一環。“要用好香港這個國際創科中心,在香港做更多科技戰略布局,通過支持科創企業和研發中心在香港落地,‘筑更多巢,引更多鳳’,帶動香港的科創人才和相關要素聚集,為自身發展注入新動能的同時,也有利于重大技術的攻關克難,助力國家科技自立自強。”李家杰常委表示。
與李家杰的觀點不謀而合,吳良好常委認為,要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功能,促進更高水平開放的內外循環連接,保障企業投融資活動;要進一步發揮香港在RCEP區域內的貿易中心角色,推動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
葉兆佳委員表示,澳門要在融通互聯、融通協同、融通互補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國際聯系廣泛、專業服務發達等優勢,創新體制機制,促進要素流通,為國家構建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發展格局發揮重要作用。
與會常委、委員認為,要以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推動“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和高質量發展,促進商品、資金、技術、人員更大范圍流通,依托各類開發區發展高水平經貿產業合作園區,加強市場、規則、標準方面的軟聯通,強化合作機制建設。
“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無論有多少挑戰,要‘乘風破浪’‘踏浪而行’,積極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不斷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常委和委員們一致表示。(本報見習記者 方慧)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