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 頁 熱點背后 政協歷史 奇聞軼事 軍事歷史 口述歷史

首頁>春秋>聚焦

硝煙中誕生的上黨銀號

2024年06月13日 09:07  |  作者:屈欣  |  來源:人民政協網-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2cd32ceb-5af2-4820-9df3-719c66aa9c98

開業時的上黨銀號

1938年8月,為了發展根據地經濟,中國共產黨在山西省沁縣創辦了上黨銀號。上黨銀號以及其所發行的上黨票,在打擊偽鈔、刺激生產、調劑金融等方面發揮了顯著的作用,極大地促進了晉東南根據地的戰時經濟穩定和發展,且積累了一定的貨幣斗爭經驗,為后來冀南銀行的成立和發展積累了經驗。

創立于危難之際

1938年4月,八路軍一二九師帶領晉東南軍民粉碎了日軍的“九路圍攻”,恢復并發展了以沁縣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隨后中共冀豫晉省委隨同總部也返回山西省第三專屬所在地沁縣。

1938年8月,出于貫徹抗日根據地“獨立自主”的建設原則以及發展根據地內部經濟、穩定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實際考慮,中共冀豫晉省委決定成立自己的銀行,掌握、發展根據地的財政。8月末,在根據地八路軍、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以及山西省第三行政專署和第五行政專署的組織籌備下,上黨銀號在山西沁縣正式創立。銀號內部設有會計股、發行股、總務股和營業股等科室,歸第三專署秘書處、財糧科統籌管理。外部設有印刷廠一處,負責辦理紙鈔、宣傳小報、公文表格等的印刷業務。

經過短時間的發展擴充,銀號人員陸續配齊,有出納員、兌換員、各股的干事、勤雜以及印刷、裝訂人員等,共計80余人。所有工作人員享受部隊供給制待遇,穿軍裝。除了給正、副管理各配備一匹馬之外,行政專署還給銀號撥配沖鋒槍4支、手槍2支、步槍8支,騾馬6匹及鐵皮保險柜1個,用于保障日常業務的正常開展。銀號實際負責人為主管王賀五、副主管王干卿、會計股長劉大槍、出納股長焦俊熙、總務股長范烈侯、營業股長李培云等人。

1939年初,隨著輻射范圍的不斷擴大,上黨銀號又相繼在長治、遼縣、沁源等地設立分號。銀號除發行紙幣外,還開展了兌換、低利借貸、救濟失業工人等金融業務,并與偽幣進行了復雜的貨幣斗爭。

多面額紙幣的發行與流通

上黨銀號的基本任務是發行貨幣,活躍經濟,籌劃財務,扶持生產。上黨銀號發行的貨幣,稱為上黨票,這是晉東南抗日根據地發行最早的一種貨幣。

上黨銀號創辦時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四個部分:其一是第三行政專署劃撥的20萬元財政經費,以法幣和省鈔作混合支付;其二是第三專署下轄各縣集資上繳以及士紳富商的捐助,約30萬元;其三是社會各界捐贈10萬余元;其四則是閻錫山給晉東南抗日軍民部隊的供給經費。通過經費劃撥與軍民自籌,上黨銀號總計籌資近百萬元,為紙幣的發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38年秋,上黨票正式印制,由銀號副管理王干卿全權負責。建設之初,計劃按照三專區總人口平均每人3元的數額發行上黨票,總發行金額共300余萬元。印制的面額分別為伍元(紅版)、壹元(藍版)、伍角、貳角、壹角5種。其中,伍元、壹元為本幣,伍角、貳角、壹角等小額鈔票為輔幣。

1939年3月,為適應流通和使用的需要,上黨銀號決定在本幣和輔幣的基礎上,發行分單位輔幣。隨即在沁縣桃卜溝增印壹分、貳分、伍分三種輔幣。不過,由于當時局勢緊張,這些以分為單位的輔幣夭折于萌芽之初,未能上市流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上黨票的布局規模與流通范圍。

從錢幣式樣和印制過程來看,上黨票已經初步具備了近代紙鈔的特點和要素。所有票面上印有“上黨銀號”4個篆字、防偽暗記以及經理、副經理的章印。印刷流程也非常嚴格。設計人員要先把設計好的鈔票圖稿精細地畫在藥板上,再反印在石料上,然后由專門刻版人員精心雕刻。工藝要求極其嚴格,沒有任何的輔助設備,一刀刻錯,整版報廢。鈔版完成后,裝機印刷,上一遍油墨印刷一張,印刷工人再用水布抹一次版面。印成之后,經過清點驗收,打上編號,蓋上騎縫章,經發行股備案后方可發行。準予發行的上黨幣由上黨銀號發行股派專人押運,用馱騾走太行山路秘密送往沁縣、屯留等地,然后再轉往其他分號。

上黨票發行之初,因為信譽較高,又因有多種面額便于交易,得到了民眾的普遍歡迎和廣泛使用。上黨票與法幣、晉鈔、銀圓相同比價流通于晉東南抗日根據地第三、第五兩個專署所轄的28個縣,流通區域覆蓋晉東南地區兩萬多平方公里,300多萬人口。后期,在晉南、晉中、冀南和太行山東麓的部分區縣也曾流通使用,影響甚廣。

光榮完成歷史使命

上黨銀號成立后,曾在沁縣郭村等地駐扎,之后由于形勢緊張,為了防備日軍進攻,銀號又先后從沁縣的北神山、龍泉寺搬遷到沁源縣的陳家嶺、崔家溝一帶活動。1938年秋,由于對敵斗爭的需要,上黨銀號及所屬的印刷廠才從沁縣的桃撥溝搬遷到沁源縣的塔則溝,重新開展了各項業務,恢復了印刷廠的生產。銀號從沁源桃撥溝搬遷前,先派了幾名同志到塔則溝一帶察看地形,并向當地老百姓了解了附近的情況,而后才派后勤人員到塔則溝選房。他們選了20多間住房,選擇了印刷廠的機房,還選了馬棚、草房。一切準備就緒后,銀號及印刷廠才于當年深秋全部搬到塔則溝。印刷廠的機器是拆開后用馱騾運到塔則溝的。

上黨銀號及其印刷廠在塔則溝期間,得到當地群眾的大力支持,都主動為銀號辦事。他們常常去沁縣、屯留、安澤等地,為銀號采購、馱運糧食及其他物資,居住在塔則溝附近樺樹背的史來管則主動為銀號做豆腐,并親自送到伙房。婦女們則利用空閑為銀號的同志們縫補、洗滌衣物。銀號的同志也經常和老百姓拉家常,幫群眾解決一些具體問題。在春種、夏鋤、秋收農忙季節里,銀號的同志們利用休息時間幫老百姓送糞、下種、鋤苗、收割打場,贏得了群眾的贊譽。

1939年7月,日軍6個師團5萬余人,分六路向晉東南發動第二次“九路圍攻”。下屬的第一〇九師團南犯交口,侵占了沁縣縣城,上黨銀號的生存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和挑戰。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根據上級指示,上黨銀號與第三行政專署黨、政、軍機關部隊共同進行戰略轉移,到外線打擊日軍。部隊在轉移途中與日軍遭遇。八路軍利用山林有利地形與日軍浴血奮戰,予敵重創,成功突出了日軍的重圍。

上黨銀號總號再次跟隨專署機關向沁源西部大林區轉移。行至牛窯坪、韓家溝、姚家莊一帶時,和日軍發生激烈戰斗。日軍大“掃蕩”結束后,上黨銀號隨同決死一縱隊繼續戰斗在沁源城南一帶。但在戰斗中,上黨銀號所帶的幾十馱賬簿、錢鈔都有散失,部分馱騾落入敵手,大量鈔票也在戰火中毀于一旦,但是銀號的實力尚存,上黨票也仍然在繼續發行和流通。

不久,根據形勢需要,晉東南抗日根據地劃分為太行區和太岳區,在太行區黨政機關的領導下,1939年10月15日,冀南銀行在黎城縣小寨村成立,發行冀南本位幣。1939年10月,冀南銀行在山西黎城正式成立,突破敵人重圍的上黨銀號工作人員及遺留財產相繼并入冀南銀行。尚在流通的上黨票也“以田賦、稅收和向冀南銀行借貸的辦法,按七折兌換收回”(據《新華日報》華北版報道,截至1942年1月3日,已收回上黨幣110萬元)。至此,曾對山西抗戰產生過重大影響的上黨銀號完成了它的光榮使命。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社會學院)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