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畫界雜志>2024年第三期
遠望與近觀間的人性本真
如果一幅畫作的意義,是帶給與它共處的人們一段時間乃至片刻的“出神”,那么當我們屏息靜讀孫震生的畫,總能進入一種凝神冥想的狀態(tài)。這樣的感受源自畫家對于生活的敏銳感知,對于某種具有永恒意義的生命情境的人性表達。正因如此,孫震生畫作中常常顯現出迷人的審美情愫和富有召喚結構的代入感。
作為國內富有影響力的青年工筆畫家,孫震生畫作中的工筆人物和重彩人物形象,既源自師從何家英先生對于傳統工筆畫法的深研,也有對于敦煌壁畫色彩和日本巖彩畫技法的借鑒,從而將壁畫色彩的古樸深沉、巖彩畫對于礦物質顏料與撞色技法的運用,融入傳統絹本工筆人物畫的風格趣味。他將視野投向塞外遠方,幾乎每年都赴新疆、西藏考察采風,在那里,他為一切美好的人與物著迷,一方面以兒童與少女作為表現對象,傳遞純潔清新的善與美:組畫《蟲兒系列》(2011―2014)以近距離聚焦的視角凝視,將少數民族孩童和自然界的蟲兒結合在一起,訴說著童年的樂趣和生命的希望;《新學期》(2011)描繪了一群新疆塔什庫爾干地區(qū)的少女準備行裝,即將踏上外地求學之路的情景,畫面中紅、黑色彩和諧,與人物面部神情傳遞出的對于未來的憧憬,升華了這一主題的敘事性;2009年創(chuàng)作的《回信》更以汶川地震后收到軍用毛毯等救災物資的藏族聚居區(qū)少年兒童給解放軍叔叔寫回信的情節(jié),打動了無數觀者,一舉摘得第十一屆全國美展中國畫金獎。此外,他也將目光投向邊疆民眾的社會日常和不平凡的英雄事跡,如《受洗日》(2014)對于藏族男女老少眾生相的描繪,以及不同人物神態(tài)的精細捕捉與刻畫,賦予了這一日常場景以神圣崇高的情境;《雪地情》(2019)以新疆塔吉克族民兵護邊員、共產黨員拉齊尼·巴依卡解救隊員的英勇事跡為題材,通過以特殊場景、人物姿態(tài)所形成的鉆石形動勢結構,有力再現了那驚心動魄、生死之間的一瞬,并將這一崇高的場景化為富有抒情畫意的英雄贊歌。
孫震生筆下的少數民族人物形象,以某種精微具象表現的清整簡括風格,借由民族服飾的華美、人物神情的靈動,一步步走進人物的內心。在這一層面上,他正是通過對于這些平凡而生動的情景的描繪,從樸素日常的生活中發(fā)現那些不尋常的閃光點,將那些可貴的細節(jié)拼合起來,從而觸摸生活與人性的本真。
從大漠戈壁中的人家,到帕米爾高原上的族群,孫震生之所以心系遠方,選擇那些邊疆、山區(qū)的人們作為表現對象,正是為了在保持一種“可貴的距離”的狀態(tài)下,以近距離的觀照和凝視,發(fā)掘人性深處的真實,并從中尋覓人性的微茫、宗教的靜穆和時間的永恒。
霜—晨—月(國畫)180×200cm 2015年/孫震生
于 洋 點《霜—晨—月》
背影的意象,無論是人、動物還是其他生靈萬物,都會成為一種視覺的寓言。
在作品《霜—晨—月》中,畫家以一種似乎觸手可及的“追蹤感”,將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背影意象移到觀者面前,讓我們以第一人稱視角跟隨畫中人的腳步躑躅行路。在畫面中,一個趕著牦牛隊行夜路的藏族男子,踏著厚厚的積雪,在寒夜中向著黎明的曙光前行。雖然步履艱難、疲憊、孤獨,但在遠方天際希望的召喚下,他沒有表現出任何猶豫和困頓,堅定地邁向前方。作為一幅大場景的敘事性畫作,畫面表現的都是背影,無論對于人還是牦牛,作者有意識地屏蔽了面部表情這一傳達情感的直接媒介,而只借由對于月色下茫茫雪域的描繪和夜色環(huán)境的渲染,來烘托“霜”“晨”“月”的主題。對于這幅畫,孫震生曾自言:“表面看畫的是藏族同胞,其實畫的是我自己。在求學和創(chuàng)作的道路上,我一直在努力前行,有汗水、有疲憊、有痛苦、有掙扎,但是我從沒有迷失方向,我一直在朝著理想而努力?!笨梢哉f,這幅畫已經遠遠超出民族風情的范疇,而成為畫家多年來在藝術之路上克服萬難、執(zhí)著探索的精神自畫像。
慕士塔格之靈(國畫)120×180cm 2020年/孫震生
于 洋 點《慕士塔格之靈》
作為昆侖山高峰之一,慕士塔格山的峰頂常年積雪形成冰川,其名“慕士塔格”源于維吾爾語,意為“冰山”。相傳慕士塔格峰上住著一位冰山公主,與住在對面喬戈里峰上的雪山王子熱戀,天王知道后很不悅,用神棍劈開了這兩座相連的山峰,拆散了冰山公主和雪山王子。冰山公主日夜思念雪山王子,眼淚不停地涌出,最終凝鑄為道道冰川。慕士塔格山巍峨莊嚴、純凈高潔,亦由此被塔吉克族青年男女看作純潔愛情的象征。
在《慕士塔格之靈》這幅作品中,畫家的靈感正來自這個美麗的傳說。畫面以一位坐姿的塔吉克少女作為中心形象,白色背景象征著雪山的純潔,白鷹的雙翅與少女的身形相交疊,也以雙關式的圖像語言,將少女與冰山公主的神話傳說疊合在一起。微茫而輕盈,凝重卻美好,作品賦予這一美好傳說以一個現代生活形象的注解—在這里,神話與現實、古與今、神與人、瞬間與永恒,都奇妙地紐系在同一個畫面空間中。
雪域歡歌(國畫)220×190cm 2019年/孫震生
于 洋 點《雪域歡歌》
工筆人物畫自古以表現靜謐雅致的境界見長,以工筆重彩手法表現人物動態(tài),如果處理不好、功夫不到,或如古人所言“氣韻不周”,就容易顯得僵化刻板或甜俗匠氣。在《雪域歡歌》這幅畫作中,作者以細膩生動的筆觸將人物表情和動態(tài)場景表現出來,畫面中塔吉克族男子們在盛會上進行叼羊活動的激越場面,在傳遞塔吉克民族勇敢智慧的民族性格的同時,也生動再現了帕米爾高原上民族節(jié)日熱烈的喜慶氛圍。
這幅作品作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之際,歌頌偉大祖國繁榮昌盛、各民族同胞生活吉祥安康的獻禮之作,通過民族服飾的質感、人物動勢與情態(tài),乃至牦牛在雪地上揚蹄踩踏濺起的雪霧的表現,以及大量礦物色和巖彩畫表現手法的運用,黑、白、紅色彩的強烈視覺沖擊,將工筆重彩的本體語言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也賦予畫面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動人的精神感召力。為此,作者曾多次深入當地體驗、了解塔吉克族同胞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狀態(tài)。正因有了如此深刻的體悟和積淀,這幅畫作才能以“目送孤鴻”般的意態(tài),畫出“手揮五弦”式的精微。
于 洋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主題性美術創(chuàng)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畫學研究部主任。美術史博士、藝術學博士后。兼任中國國家畫院理論所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博士生導師,北京青年藝術發(fā)展促進會會長,中國傳媒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特聘博士生導師。發(fā)表學術論文200 余篇合計100余萬字,出版專著《新中國主題性人物畫研究》《凝望之境:中國現代美術品讀》《藝術影響中國:百年中國畫名作十談》等。
孫震生
字雨辰,1976年生于河北唐山。師從何家英先生。北京畫院專業(yè)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副秘書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作品多次在全國性展覽中獲獎。
責任編輯:楊文軍
編輯:畫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