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 頁 2024年第二期 2024年第一期 2023年第六期 2023年第五期 2023年第四期 2023年第三期 2023年第二期 2023年第一期 2022年第五期 2022年第四期

首頁>書畫>畫界雜志>2024年第三期

大象無形——追憶黃德潛其人其藝

2024年06月11日 14:57  |  作者:孫 暉  |  來源:《畫界》2024年5月第3期 分享到: 

藝術貴在創造,無中生有,亂中求治。無中生有是理,亂中求治是法,有理有法,何愁畫之不立。

蒼茫朦朧,虛幻空靈,近看無一是物,遠看無一不是物,是吾之所取所求。

我之山水多夢幻之境,故一山一水,一樹一亭,都在似與不似之間。

—黃德潛


龔賢曰:畫畫如練丹,火候不到氣韻不生。我之山水多用此道,故有渾厚蒼辣之感。苦鐵畫氣不畫形,書畫貴在以氣勝,所謂未下筆時氣已吞,大膽落筆,細心收拾是也。

—黃德潛


中國書畫是和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的,幾乎不可分割,這種不可分割的鈕帶就是筆墨。

—黃德潛

生命的符號(國畫)35×138cm-2019年--黃德潛

生命的符號(國畫)35×138cm-2019年--黃德潛

中國山水畫從六朝自覺伊始就和“道”緊密相連,它是“道”在繪畫形式中的體現。因而不聞“道”者則難以進入山水畫的內核,不通大“道”者無以抵達山水畫的最高境界。當然傳統派山水畫家的藝術之路是一個漸次修行的路徑,是隨著人生境界的提升而不斷超越的過程。山水畫家成長規律通常要經歷“見古人”“見造化”“見自己”“見天地”的階段過程,一般畫家在中晚年達到“見自己”并呈現個性風格已是不易。只有少數畫家,能夠在問道之路中達到“見天地”的階段,這便是道家所說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回望二十世紀山水畫家群體,最終在晚年水墨實踐能夠達到此境界者不乏其人,除了一些在當代山水畫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家之外,還有一些隱于民間生時并不顯名的山水畫家。在今天開放的文化語境中,這些畫家因機緣而逐漸走進公眾的視野,令人一窺當代傳統山水問道的新境界,生活于蘇北的黃德潛先生便是其中一位。

大象無形之二(國畫)248×125cm-2018年--黃德潛

大象無形之二(國畫)248×125cm-2018年--黃德潛

黃德潛1940年出生于江蘇省沭陽縣,沒就讀過美術專業院校,主要靠自學成才。他的藝術生涯是從20世紀50年代沭陽沭城鎮美術服務社開始的,當時主要工作內容就是為群眾提供畫像服務,同時為《沭陽報》刻報頭或插圖,在畫像的同時黃德潛開始了美術的自修之路。1964年至1979年,黃德潛獲得了在鐵道部大橋工程局第五橋梁工程處工會從事宣傳工作的機會,他隨著鐵路橋梁修建隊伍,踏遍萬水千山,與自然山水的親近,使他孕育了內心的自然生機,為后來的山水畫創作奠定了基礎。1979年黃德潛調回沭陽縣文化館工作,作為一名基層美術工作者,黃德潛在系統性美術創作氛圍之中,創作了一些具有主題性的人物畫作品,頻頻在地方舉辦的展覽中亮相。他的這些主題創作雖然具有時代的局限性,但筆墨充滿自然靈性的流露。青年時代參與鐵路建橋時遍游河山的工作經歷,使他的創作題材除了人物畫之外,主題性山水畫逐漸占有重要的地位。黃德潛對于山水畫的學習和思考是貫穿一生的,除了主題性山水畫創作,他還長期臨習傳統,在與古人對話的時候,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蘊含的巨大張力將他逐步推向了問道之路。盡管黃德潛身在基層,但他在工作中積極進取,筆耕不輟,在地方上取得了一定的影響。黃德潛藝術高峰的到來是他退休之后,他在山水畫創作中長期筆墨的修煉使他走向了追求內心自在圓融的人生藝境。

高山仰止圖(國畫)140×23cm×4-2016年--黃德潛

高山仰止圖(國畫)140×23cm×4-2016年--黃德潛

黃德潛是一個淡泊之人,他的畫室只是其居住小區內的一個車庫,條件極其簡陋,但他美其名曰“東方山洞”,并自號“山僧”。在這個“山洞”里,他開啟了晚年的“修行”之路。黃德潛踐行“知”“悟”“行”相統一,由“知”而“悟”,由“悟”而“行”,又以“行”證“悟”,漸而進入見道的佳境。他善于學習,無論古今中外,他都能從前賢身上汲取精神的營養,特別是從圣人之道中尋找宇宙人生的智慧。他深研傳統經典,每有感悟,便隨手記錄,長期積累,竟達數千條之多,他的藝術體悟如高僧偈語,在內容上多為體悟經典、融匯藝術實踐的心得。形式上或平鋪直敘,或以對仗詩歌、對聯表現,寥寥幾句,直擊要害,呈現當下的感受。讀他筆記,如對晤其人,感受其思想與境界。他從老莊思想中認識到虛無、渾沌的萬象之源,從佛家經典中體悟“凡所有相,皆為虛妄”的“空”之要義。黃德潛的悟道之緣和他的人生際遇密切相關,在蘇北縣城那樣的文化環境中很少有人會關注或理解一個退休老者在車庫畫室的所思所想,而黃德潛在他的“山洞”之中自得其樂。他俯察品類而記到“萬象羅布,群籟參生,鶴鳴九皋,蟬號高枝,螞蟻緣木,生靈自在,各得其樂,美哉大自然。”充滿了對于自然品類和諧共生的贊嘆與憐憫。

煙山云樹靄蒼茫(國畫)100×95cm-2001年--德潛

煙山云樹靄蒼茫(國畫)100×95cm-2001年--德潛

黃德潛將悟道心得融入他的山水畫創作之中,在此指引下,他的山水畫開始從對于世俗主題的表現轉向“道”的象化,他從《道德經》中“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句中,頓悟山水畫道象之精義,他說山水畫要“攪轉纏綿寫混沌”,這種超越世相不拘于山川名相的意象表達,是超以象外的隨心而發。因而他在山水畫表現上提出“注重整體畫面的統一”“山水樹石融為一體,萬象錯布群籟參差”。具體到畫樹木要“橫七豎八,東倒西歪”,畫山石要“為有骨,隱藏、起伏、順勢為法”。他的山水畫“不狀物,不寫形,自由自在”,追求從混沌之象中表現大自然的生機勃勃。所謂“無限生機在混沌”,如何在混沌中表現生機?在他筆記本封面中赫然寫著“鑿破混沌”。“鑿破混沌”而現生機,正是《道德經》中所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宇宙生成規律。他晚年山水畫的創作方式正如宇宙生成方式一樣,筆筆相生,勾勒點畫,攪轉纏綿,從渾沌之象中層層深入,逐步展現出一片自然生機,從而進入天人合一之境。

仿-古(國畫)87×46cm-1997年-黃德潛

仿-古(國畫)87×46cm-1997年-黃德潛

20世紀80年代末在藝術與科學對話的背景下,李可染先生應李政道先生邀請創作了《超弦生萬象》的抽象水墨作品,超弦理論暗合了《道德經》中萬物生成的學說。當黃德潛看到可染先生這幅作品時,似乎在當代畫壇找到了同道人,印證了他對于中國傳統哲學的體悟,于是他將李可染提出的“超弦生萬象”作為自己山水畫創作的理論基礎,自此不斷演繹山水畫的哲學境界。黃德潛對于近代畫壇最為推崇黃賓虹和齊白石,他曾說:“我之學畫始于齊白石而成于黃賓虹”,因而他常常參悟二老的語錄和筆法,他遵循黃賓虹提倡的山水畫“筆墨內美”的觀念,提出“筆墨內美在虛靈”,書畫之妙在于“處處見虛靈,筆筆是玄機”。在他晚年山水畫筆墨表現上注重內美,強調作畫如書,畫骨寫氣,寫出精神。他還常以渴筆焦墨寫丘壑,并以此筆法尋找與前賢焦墨的意會之處。作為畫家的黃德潛總結他對山水畫的理念,提出了“一字三遠六骨法”,“一字”者即書畫合一,“三遠”者即離傳統遠一點,離物形遠一點,離身邊畫家風格遠一點,“六骨法”即山以石為骨,水以灘為骨,樹以干為骨,墨以筆為骨,虛以實為骨,人以氣為骨,六骨既備畫自然成一格。他的理念是其山水畫實踐的總結,既有其繪畫自身發展的規律,也有對于大道的感悟。

致廣大盡精微(國畫)33×33cm-2013年--黃德潛

致廣大盡精微(國畫)33×33cm-2013年--黃德潛

黃德潛是一位以畫悟“道”的修行者,他的人生機緣使他的山水畫藝術伴隨悟“道”的境界不斷開拓,他說“以畫化己,以畫化人,此乃一生之所為也”。在蘇北縣城車庫的“東方山洞”中的那位孤寂“山僧”雖已遠去,但他的藝術理想如同閃爍的星光,盡管微弱,卻可以使后人共鳴。

1-120-184

1-120-182


黃德潛

號山僧,(1940年2月-

2019年11月)江蘇沭陽人。曾任宿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作品展覽、入選、獲獎概況:

1998年作品入選首屆江蘇省美術節中國畫大展。

2000年應邀參加“中國畫家邀請展”。

2001年作品入展“中國當代名家水墨畫展”。

2001年作品入選“中國共產黨建黨80周年全國書畫作品展”。

2001年、2006年作品

分別入選江蘇第二、三屆山水畫展。

作品分別入選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北京文博會學術提名展”。

2008年榮獲宿遷市人民政府文藝獎“楚風獎”一等獎。

兩次榮獲江蘇省“五星工程獎”。

分別在北京、深圳,廈門、桂林、九江、揚州、淮陰、宿遷等地舉辦個人畫展。

出版有《黃德潛水墨山水畫作品集》等。

作品被國內外眾多美術館以及個人收藏。


責任編輯:楊文軍

未標題-1

2

3

編輯:畫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