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科技中國 使命擔當>要聞
AI助力學術切勿本末倒置
2024年高校畢業季將至,多所高校就畢業論文中使用生成式AI、AI代寫比例等問題作出規范。不少學校表示,將對AI生成內容進行檢測,杜絕人工智能代寫、剽竊、偽造等學術不端行為。
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ChatGPT等生成式AI產品,深度參與到高校學生的學位論文寫作中。一些學生表示,AI技術可以幫助自己完善論文邏輯。然而,也有學生發現,AI生成部分內容甚至存在編造、照抄等問題。還有觀點指出,論文寫作是高校學生學術訓練的重要一環,過多依賴AI技術,不僅影響獨立思考,還會導致邏輯能力下降和創新動力不足。AI助力學術,是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饋贈,但切不可本末倒置。
AI技術助力學業,學生應批判性“使用”,對AI生成的內容進行仔細甄別和篩選。特別是文獻綜述、數據代碼等重要環節,不能完全依賴AI生成的結果,而應該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思考和觀點,進行有針對性的修改和完善。此外,AI生成的內容雖然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和條理性,但往往缺乏深度和獨特性。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學生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將AI技術作為輔助工具,而非替代自己的思考和表達。
教師需強化對學生學術教育和引導。在具體教學場景中,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AI技術的特點和應用范圍,以便在教學及學術研究時能夠給予學生更為精準的建議和指導。同時,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特別是在論文寫作過程中,面對使用AI技術生成內容,既不可“一禁了之”,也不能放任學生濫用AI技術。教師應引導學生對AI生成的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將AI生成內容變為學生學術研究的跳板,而非簡單地接受和不加辨別地采納。通過引導學生對AI技術的使用進行反思和討論,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對學術研究的正確態度和習慣。
高校應建立完善的AI內容審查機制。2024年4月,我國頒布的學位法明確規定,學位論文或者實踐成果被認定為存在代寫、剽竊、偽造等學術不端行為,將被撤銷學位授予資格。不少高校也出臺相關規范,對使用AI生成論文等代寫行為進行規范管理。在此基礎上,高校應建立專門的AI內容審查機制,對學生在論文寫作中使用AI生成內容進行嚴格把關,確保論文內容的真實性和原創性。同時,高校還應加強對學生使用AI技術的培訓和指導,開展相關AI培訓課程和講座,積極引導學生了解AI技術的優勢和局限,避免盲目依賴和濫用。此外,高校還應增加對AI代寫、AI抄襲等新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罰機制,以維護學術研究的公平性和嚴謹性。
編輯:馬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