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聚焦
科技賦能基礎設施升級改造 為提高運輸效率“保駕護航”
——國鐵北京局著力打造豐臺西標準站建設
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16日電(記者 齊波 通訊員 崔德彬 高偉)5月16日清晨6點鐘,在豐臺西站五場,伴隨著大型養路機械的轟鳴聲,清篩、搗固、整形作業在緊張有序的進行。記者了解到,5月份以來,作為京津冀區域最大的鐵路貨運樞紐和編組站——豐臺西站從每日凌晨開始為期30多天的大型機械清篩、搗固和更換枕木、鋼軌的施工任務。
圖為清篩作業現場。
豐臺西站作為京津冀區域最大的鐵路貨運編組站,車站連接京廣、豐沙、京滬、京九、京哈等8條鐵路干線,承擔華北、華東、中原、東北等32個方向的貨車中轉和貨物集散任務。同時,也是華北地區中歐班列集中到達中轉的重要“路網驛站”,作為“軌道上的京津冀”重要的“蓄水池”、“調節器”,為國際民生經濟等重要物資需求和運輸,源源不斷提供著重要支撐和保障。
據豐臺西站調度車間黨總支書記季家旭介紹,僅2024年以來,共計開行重點物資列車37萬車,其中集裝箱24.1萬車,544.7萬噸;成品油4.9萬車。 特別是中歐班列高達到1058列,同比增幅16%。“調度車間作為車站運輸組織的“大腦”,根據施工前后車流調整情況,強化與調度所、機務、車輛部門溝通,靈活運用各項運輸組織措施,動態調整站內車流去向,確保運輸秩序暢通。施工期間,現在車指標完成2033.2車,較去年同期壓縮34.8%,較一季度均值壓縮28.9%。中時完成5.4小時,較去年同期壓縮16.9%,較一季度均值壓縮10%。”季家旭說。
圖為工作人員在調度車間值守。
隨著暑期電煤、鋼材等大宗貨物“公轉鐵”綠色物流、降低物流成本等一系列政策舉措的落地見效,下好“先手棋”,充分利用新型高科技大型機械,對車站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最大限度提高運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賦能新質生產力,就成了當前最緊迫的任務。
“鐵路線路在列車的沖擊下,道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破碎,再加上長期露天風吹日曬,道砟縫隙里很容易混入泥土以及各種雜物,導致道床板結,造成排水不暢,影響列車運行的平穩度和安全性。尤其是在汛期雨季,很容易引發設備故障,干擾良好的行車秩序,延長運輸時間,增加運輸成本。”北京大機運檢段施工科副科長田力耕介紹。
圖為工作人員在作業現場。
從今年5月7日起,國鐵北京局北京大機運檢段100余名施工人員、22臺大型養路機械,就開始進駐豐臺西站五場,對16條鐵路線路進行清篩、搗固作業。并在此基礎上,國鐵北京局豐臺工務段也出動100余人,利用新型改裝的20多臺中型換枕挖掘機,對重點地段線路進行新枕更換任務。
“幾臺大型機械,可以在幾個小時內輕松完成數百米鐵路線路的清篩、搗固、整形任務,是人工的數十倍。換枕機新舊枕木更換,一天輕輕松松更換數百根,效率是以前人工的10多倍,勞動強度更低、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豐臺工務段線路技術科長閆斌介紹說。
“經過基礎設備的升級改造和內部組織運輸模式的進一步優化,隨著暑期 “公轉鐵”和“一帶一路”大宗貨物貨運量的持續攀升,為組織開行超編組計劃、遠程技術直達列車,加快車輛周轉、壓縮列車停靠時限,提高貨物全程送達效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支出提供了堅實的保障。”豐臺西站副站長翟軻說。
據了解,國鐵北京局2024年內計劃安排現代化的大型機械設備完成包括豐臺西站在內京津冀鐵路線路清篩500.147公里、更換枕木4.9萬余根、搗固9332公里、探傷10萬余公里、打磨1.3萬公里,為“軌道上的京津冀”,助力協同發展、降低物流成本、暢通物流秩序,滿足企業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賦能“新質生產力”鋼鐵大動脈“經舒絡活”。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