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愛國愛港共創榮光>聚焦

香港故事|劇作家何冀平的京港“雙城記”

2024年05月13日 16:35 | 作者:陸敏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記者 陸敏

應中國作家協會邀請,40多位港澳作家組團近日“回家”。在中國現代文學館,劇作家何冀平接過主辦方贈送的證書,上面印著這樣一句話:“您以優秀作品,點亮萬家燈火;我們以文學名義,向您致敬”。

35年前,她在聲名鵲起時離開北京南下香港。有媒體關注地發問:“一個離開自己鄉土文化的作家,還能寫什么?”她也曾迷茫地問過自己。今天,她縱橫話劇、影視、戲曲多領域,已成為蜚聲海內外的金牌編劇。

記者在香港見到何冀平,眼前的她知性大氣,還有幾分港風的精致。一開口,京腔純正,粵語流利。她說:“到香港35年,我多了一個故鄉。京港兩地的文化滋養了我。”

北京人藝奠定藝術創作的“格兒”

何冀平人生的第一部戲是在陜北的打麥場上演的。

那是20世紀60年代末,下鄉知青們自己編排節目,17歲的北京知青何冀平寫了個獨幕喜劇《運肥記》。夜晚的打麥場是舞臺,一根鐵絲吊著十幾盞油燈就是照明。演到緊要處,一陣大風把油燈撲滅。老鄉們趕緊跑回家,把過年才舍得用的馬燈拿出來,馬燈有罩子,不怕風。

那一排馬燈,照亮了鄉親們看得津津有味的笑臉,也照亮了少女何冀平懵懂的創作夢。

此后,無論當工人還是上大學,她始終筆耕不輟,畢業分配進了藝術家云集的北京人藝,成為一名職業編劇。

1988年,37歲的何冀平創作的話劇《天下第一樓》在北京人藝首演,獲得巨大成功。該劇以北京全聚德烤鴨店為原型,描摹民國初年的京城眾生相,道盡亂世滄桑。此后,北京人藝演出該劇超過500場,與《茶館》《雷雨》一起成為經典劇目。

當時北京人藝的院長是曹禺,她所在的劇本組組長是于是之。他們對后輩何冀平給予了極大的鼓勵。何冀平記得,于是之看劇本時會把自己關進屋子里,不接電話不見人,看兩遍后才在劇本抬頭的空白處,用鉛筆寫下意見,“意思就是你隨時可以擦掉”。

當時正在住院的曹禺看了《天下第一樓》劇本后,專門從醫院出來,請她和導演到家里去,從下午一直聊到天黑,后來還連看了5遍排練。她說:“在他們心里,藝術永遠是第一位的。”

今年春天,在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展覽室,何冀平站在曹禺的書桌前“走不動了”,往事歷歷在目,“就在這張書桌上,他為《天下第一樓》題寫了劇名”。

雖然只在北京人藝待了7年,但老藝術家們的言傳身教影響了她的一生。她說:“所以我不管寫什么,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絕不會低俗,‘格兒’得一直在那擺著。”

香江歲月練就“十八般武藝”

1989年,為了與家人團聚,何冀平告別北京南下香港。在這個語言不通、生活習慣迥異的新環境,一切要從頭開始。她供職于一家電影公司,曾一連寫了6個劇本大綱,都沒獲采納。

1991年,北京人藝到香港演出《天下第一樓》,香港導演徐克看完戲連夜找到何冀平,邀請她參與創作電影《新龍門客棧》。彼時的何冀平連粵語也聽不明白。她用小錄音機錄下導演的話,回家請先生翻譯。

《新龍門客棧》一炮而紅,何冀平也因此走進了快節奏、商業化的香港影視圈,練就了“十八般武藝”,先后創作出《新白娘子傳奇》《龍門飛甲》《明月幾時有》等影視佳作。

1997年,何冀平應邀加入香港話劇團,重歸舞臺。她創作的第一部話劇《德齡與慈禧》叫好又叫座,奠定了她在香港劇壇的地位。這也是第一部走進國家大劇院的香港劇作。

太后慈禧與留學歸來的少女德齡,一中一西、一老一少,用話劇的形式展現她們交往的這段清史,是何冀平多年前就有的想法。“在香港親身感受中西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后,我才算真正找到了落筆點。這是香港戲、香港風格,這種視野和創作的開拓,可以說是香港文化賦予我的。”

盡管跨界高產,何冀平最愛的還是話劇。“當我的創作重歸舞臺,內心的感受無法形容。有人擔憂戲劇會消亡,我說不會。因為舞臺藝術是人與人情感的直接交流,這種現場感染力是其他藝術形式不可替代的。”她說。

京港文化滋養形成獨特創作視角

曹禺說過,好戲不是掌聲,不是笑聲,是觀眾帶著思考走出劇場。這話對何冀平影響至深,也成為她在藝術創作上的自覺追求。

“作品就是作者在和世界對話,你得有立場有觀點,要告訴這個世界一些東西。”何冀平說,創作者要不斷提升思想境界和文化品格,作品的格局才會開闊。

“北京有氣度,寬宏大度;香港講精神,務實拼搏。北京為我打下了傳統文化的扎實根基,香港給了我國際視野。”她說,“在兩種文化滋養下,形成了我創作上獨特的視角和語境。”

一路走來,何冀平親歷了兩地交流合作的日益密切。“香港背靠祖國,國家強,香港才能強,文化更離不開母土。”她說,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必將為兩地文化藝術的發展提供新的機遇。

《德齡與慈禧》推出了內地版,她帶著香港創作團隊,與內地劇團合作,用普通話演出。她將《天下第一樓》改編成粵語版,去年由香港話劇團復排的粵語版《天下第一樓》在香港連演10場,反響熱烈。

“京味兒的精髓不是語言,而是人的風范,人性才是內核。”何冀平說,《天下第一樓》到歐美日韓演出照樣受歡迎。“用粵語演繹京味是一次很好的兩地互動嘗試。”該劇將于今年年內走進內地,展開巡演。

何冀平透露,她已完成電影《克什米爾公主號》和《明月幾時有》電視劇版的創作,目前在為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寫越劇《蘇東坡》,與作曲家王立平合作的音樂劇《紅樓夢》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未來我會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舞臺劇上。”

編輯: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