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的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時強調,“要更好團結海內外、島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愛國力量,不斷壯大反‘獨’促統力量,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要積極推動兩岸科技、農業、人文、青年發展等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長期從事文化傳播研究的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臺聯副會長、南京師范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院長林敏潔對此深有感觸,她在促進兩岸人文交流、增強兩岸共同文化歷史認知方面有諸多思考。
聯結臺灣教師群體,攜手講好兩岸同根故事
“目前臺海形勢緊張動蕩,島內教育以‘獨’拒統的色彩濃厚。臺灣部分網絡、媒體、公眾人物對祖國大陸的發展情況歪曲詆毀。充滿敵意的虛假宣傳讓臺灣民眾對祖國產生嚴重誤解,兩岸缺乏有效溝通,兩岸民眾的心理隔閡令人擔憂。”對民進黨上臺以來,刻意阻撓兩岸正常交流并制造信息繭房,造成島內民眾了解大陸始終隔著“信息竹幕墻”,林敏潔一直心懷憂慮。
3月8日,臺北第一女子高中語文老師區桂芝宣布入駐大陸“今日頭條”新媒體平臺,希望與大陸網友“見面聊天”。對此,林敏潔認為,“從三尺講臺走向互聯網,以區老師為代表的一批臺灣教師去年開始主動、頻繁在島內發聲,抨擊臺灣當局‘去中國化’課綱,應成為我們主動聯結和支持的群體。”她建議相關部門應主動走近、聯結島內這些具有強烈中華情結的教師,通過舉辦兩岸教師中國文學共享會、同文文化記憶研討會、中國歷史研習營等人文交流活動,讓兩岸師生更直觀地感知同根同源、血脈相連的同胞親情,更深刻地體悟兩岸教育工作者共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使命責任。
在林敏潔看來,臺籍教師群體具有教育層次高、中華文化意識強、影響大的特點,加強與臺籍教師群體的聯系交往,鼓勵更多臺籍教師亦樂于到祖國大陸任教、學習、旅游、生活,是深化兩岸教育領域的資源互通、推動兩岸關系融合發展的重要力量。
“資深臺籍教師不僅在本職崗位上可以貢獻自己的學識智慧,還可將自己的感觸和體驗向島內師生展示。”近年來,南京市臺聯面向臺灣教師群體,舉辦了四屆“兩岸教師資源融合研討會”及座談會等,旨在創設兩岸教師交流及資源對接平臺,為臺灣教師的發展提供信息資源共享、教學以及科研項目、論文指導、交流活動等多元化服務。這項活動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間也未中斷,在臺胞中產生了積極影響和良好效應。
依托南京市的實踐經驗,林敏潔建議有關部門可考慮創設面向臺師、臺青臺生在大陸發展的工作招聘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同時強化兩岸教育機構和教育工作者協同聯動研究機制,特別是強化對兩岸人民共同追求民族復興等課題的合作研究,從而推動兩岸文教交流,形成兩岸師生高質量互動的新局面,進一步增強以教師為代表的臺灣知識界對祖國大陸的歸屬感、認同感。
邀請臺青“百聞不如一見”,厚植愛國情懷
“交流與教育能改變一個人的認知。”日常工作中,林敏潔會接觸到很多到大陸讀書和參與交流活動的臺灣青年。她發現,只要是來過大陸,這些臺灣青年對大陸的認知和好感度就會變化。“古人說,百聞不如一見。大陸到底是什么樣的?與其偏聽偏信、以訛傳訛,我倒是建議臺灣青年朋友們不如親身來大陸走走看看,相信大家會不虛此行,建議相關部門要多發出邀請,為更多臺灣青年來到大陸提供機會。”
專業研究方向為文學、教育學、亞洲區域研究的林敏潔,還格外關注大陸對臺文化產品的傳播方式。同時,“建議編輯對臺生的國情讀本,亦應有一些適合臺灣青年特點的敘事,展現兩岸人民共同維護民族尊嚴、推動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尤其要注重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傳播我們的真實生活,使中華優秀文化的感召力、影響力更加充分地體現出來。”
在林敏潔看來,能激發共情心、共鳴心的敘事,更能入心入腦,更能強化兩岸同胞對語言、文字和文化心理同脈同源的共識,從而更有效地在臺灣同胞特別是青年一代心中深植中華意識、增強祖國認同。(記者 修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