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高峰
“自2008年成為全國政協委員算起,今年是我第17次參加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吉林外國語大學校長秦和說,從兩屆全國政協委員到連任全國人大代表,每年“兩會”關注的話題主要涉及教育領域。
“接地氣,到基層調研是人大代表履職的基本功,也是必修課。只有走進群眾之中才能更好地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更好地為百姓建言發聲。”秦和說:“作為工作在民辦教育戰線的人大代表,首先要辦好學校,這是履職盡責的前提。”多年來,她矢志不渝踐行自己公益辦學的理念,堅持走非營利性辦學道路。2007年,學校成為吉林省重點建設大學;2016年,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2018年,更名為吉林外國語大學。同年,獲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博士立項建設單位……
“對民辦高校而言,在高等教育實現全面普及的時代背景下,高質量發展不僅是主題主線,還是生命線。”秦和認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民辦高等教育肩負著新的重大使命,應加強對民辦高校高質量發展的引導和支持,支持一批非營利民辦高校提升辦學層次,辦出一批高水平大學,帶動民辦高校高質量發展,進而推動高等教育全面實現高質量發展。
秦和說,進入新時代,在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征程上,民辦高等教育的作用已不僅僅是提供就學機會,而是要為建設教育強國提供強有力支撐。她認為,站在新時代新起點上,進一步明確民辦高等教育的地位、作用和定位,對制定和完善發展民辦高等教育相關政策,以及新時代民辦高校辦學實踐都具有重要意義。
“民辦高校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引導和支持。”秦和提出,建議對已出臺的針對民辦高校的扶持政策落實情況進行梳理完善,結合新形勢新要求,加大貫徹落實力度,充分釋放政策紅利,激發民辦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活力,著力為民辦高校改革發展營造良好政策環境,進一步增強廣大民辦高校師生的信心與決心。
秦和建議,引導督促民辦高校轉變發展方式,可以采取計劃調控、評估引導、信息公開等多種方式,督促和引導民辦高校在內涵建設、質量提升上多下功夫。深化民辦高校成本分擔機制改革,拓寬民辦高校收入渠道,降低對學費收入的過度依賴。同時,對辦學成績卓著、辦學聲譽良好的民辦高校,以適當方式予以表彰獎勵。推出一批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的典型,在全國民辦高等教育領域樹立質量至上的正確導向。
“提升民辦高校辦學質量,需要建立和完善相應的質量保障機制。”秦和建議,在外部質量保障方面,有關部門牽頭,進一步完善高等教育評估指標體系,改進和完善評估的方式方法,充分體現民辦高校的特色,發揮好評估的引導和督促作用,促進民辦高校提質增效。在內部質量保障方面,要督促民辦高校建立健全校內質量控制體系,引導民辦高校通過自我評估和診斷不斷改進。同時,建議國家層面組織開展針對民辦高校舉辦者及相關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民辦高校辦學治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