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營經濟領域的法治建設工作,在立法、執法、司法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為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2月21日,司法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共同組織召開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座談會,強調將加快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為何民營經濟促進法被視為民營經濟發展的法治“定心丸”?如何讓它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堅實的法治保障?在今年的“兩會”上,委員們紛紛聚焦這一熱點問題提出提案和建議。
■ 立法是穩預期、提信心的關鍵舉措
“用立法的形式保護民營經濟,促進民營經濟發展,體現了黨中央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心。”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會長張毅認為,當前,一些民營企業家對企業發展感到壓力,用立法形式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合法權益,無異于向民營經濟注入一劑“強心針”,讓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放下包袱、樹立信心、安心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監事長遲日大持有相同看法,表示我國民營經濟發展起步較晚,本身就具有體量小、區位較分散、資金來源少等特點,要有效增強民營企業的發展韌性,必須健全相關政策法規以彌補其先天不足。
委員們還表示,加快立法更是適應當前經濟形勢、進一步推進穩經濟、促就業、保民生工作的必然要求。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底,全國登記在冊的民營企業數量超過5200萬戶,民營企業在企業總量中的占比提高到92.4%,是助推我國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 建議關注立法的穩定性、可執行性
當前,民營經濟領域已經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據不完全統計,僅中央各部委出臺的涉及民營企業發展的“定心丸”政策就超過百條,一些地方也陸續出臺了地方性民營經濟促進條例。對此,張毅建議,將相關政策、法律法規、司法解釋、意見措施進行梳理,在本次立法中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保持政策法律制定和執行的一致性、穩定性。
張毅說,立法時要針對企業長期以來發展的痛點、難點和堵點,盡可能通過減少具體規定來補齊“短板弱項”,減少需要通過后續實施細則才能落地的原則性規定,增加法律的可執行性。
遲日大認為,要增強立法的針對性,通過總結全國范圍內民營企業法規評估和執行檢查情況的經驗,強化制度設計,切實保障民營企業真正得到優惠。同時,要明確各級政府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法定職責,確保相關政策落到實處。
■ 要堅持公平、平等的基本原則
“公平”,是委員們談及對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建議時提到的關鍵詞之一。
張毅在調研中發現,民營企業對落實“平等保護、平等監管”的訴求強烈。張毅建議,立法要回應這一現實關切,通過進一步明確損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行為的違法責任,明確設置禁止性和限制性義務,要求嚴格恪守主體法定、職權法定、程序法定和證據充分等,以法律對執法監管行為加以規范監督。
遲日大認為,民營經濟促進法要確認民營企業平等的法律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保障民營企業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實現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責任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