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3年度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履職風采
國家需要就是責任所在
——訪2023年度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獲得者張福成
人民政協網3月3日電(記者 高新國)捧回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榮獲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入選第三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23年,全國政協常委張福成諸多榮譽加身。其中,2023年度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既是對他在本職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績的再次肯定,也是對他作為政協委員認真履職盡責的充分認可,意義非同尋常。
執著認真,勇攀科技高峰,為國家貢獻智慧和力量,是張福成給記者留下的深刻印象。與鋼鐵結緣40余年,一項項與鋼鐵相關的技術突破,都與他鋼鐵一般的意志緊密相關。
1982年,張福成被當時的東北重型機械學院金屬材料專業錄取。在本科期間他了解到,全國每年因磨損消耗掉的高錳鋼達200萬噸以上,從那時起他就有了一定要在金屬材料領域有所作為的想法。研究生階段,張福成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耐磨材料研究方向。當時,這不僅是冷門,還要適應粉塵、高溫環境,更要面對畢業后只能到輔助部門工作的現實?!靶行谐鰻钤!睆埜3烧J為,只要國家發展需要,就不應計較個人得失。博士研究課題,他仍然選擇了這一研究領域。
“從1986年到1992年,我常常在石英石粉塵環境中工作,一天要做10多個小時的磨損試驗。”張福成說,科研道路上沒有捷徑可走,否則一事無成。2005年,他主持研發的難焊高錳鋼轍叉與高碳鋼鋼軌焊接材料和異質焊接技術實現產業化。誰曾想,這一技術在20世紀90年代還被一些國家“卡脖子”。鐵路要提速,就要突破全線無縫技術,解決鋼軌和轍叉接縫安全隱患,但前者是高碳鋼、后者是高錳鋼,把它們無縫連接的難度很大。張福成孜孜以求,突破這一技術難題,在中國高速鐵路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張福成說,科研如登山,除了有勇攀高峰的勇氣,還要有攻堅克難的精神,才能不斷達到新高度、實現新突破。利用鉻、氮及重稀土對高錳鋼進行復合合金化處理,提高高錳鋼力學性能;結合鍛造焊合工藝和熱機械控制工藝對高錳鋼轍叉服役條件最惡劣的心軌和翼軌局部進行處理,實現高錳鋼轍叉內部組織狀態調控;開發高速重擊新型高錳鋼轍叉表面硬化方法,從鋼水熔煉直到最后預硬化上道使用……張福成帶領團隊進行了一系列技術創新,突破了世界百年未變的鑄造高錳鋼轍叉制造技術,解決了鑄造高錳鋼轍叉壽命短的技術難題。
“國家需要就是研究方向,只要有利于國家安全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具有科研價值、工程價值、社會價值的研究,都值得嘗試。”張福成認為,科技工作者既要瞄準學科前沿,又要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川藏鐵路建設具有特殊意義,但沿線地形地質和氣候條件復雜,修建難度之大世所罕見。張福成帶領團隊攻克了極端自然環境和苛刻服役條件下川藏鐵路轍叉用鋼及其全流程冶金技術,組織有關企業攻克了新型轍叉生產技術難題。這種轍叉實際過載量達5.2億噸,比普通高錳鋼轍叉壽命提高3倍以上。
作為華北理工大學校長,張福成更感責任重大,要提升這座因礦冶而生、依鋼鐵前行的高校的整體科研能力,學校發揮特色優勢,成立全國首家鋼鐵碳中和學院。同時,對接國家戰略科技創新體系,在河北省率先啟動河北鋼鐵實驗室建設。“立足河北、服務全國、影響世界?!睆埜3烧f,要將河北鋼鐵實驗室建成國家重點實驗室,為我國邁入世界鋼鐵強國作出貢獻。
張福成是十二屆、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作為一名“老政協”,他深知委員不僅是榮譽,更是責任。
張福成注重將本職工作與政協工作緊密結合,提出的《關于完善立法,加強監督,規范我國外籍教師聘任與管理的提案》,被評為十二屆全國政協優秀提案;《關于減輕小學生“家長作業”的建議》,為國家制定義務教育“雙減”政策提供了重要參考。在十三屆全國政協開展的委員讀書活動中,獲得全國政協委員讀書積極分子榮譽稱號,推薦書目入選網上書院首批14個主題讀書群閱讀書目。作為“兩山”理論讀書群群主,他進行了為期70天的專題導讀,形成一批高質量學習成果。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上,張福成關注海洋強國建設,就智慧港口群整合、產業群升級整合、綠色城市群興起等方面提出的具體建議在《人民日報》刊發。
“國之大者”,就是“責之重者”。張福成在科研領域繼續向解決“卡脖子”技術突圍,在政協平臺上充分體現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擔當精神。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