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公益>聚焦
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升 社會力量積極參與
我國兒童福利與保護“多點開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一所鄉村小學,孩子們正在上課。本報記者 顧磊 攝
近年來,不斷出臺的相關政策背后,兒童福利與保護事業發展呈現出什么樣的發展規律?長期觀察兒童領域公共政策的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近日發布了“兒童福利與保護2023年十大進展與2024年五大趨勢”,提供了一種參考性的觀察視角。
據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副院長程芬介紹,“十大進展”分別為: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初步建立,各地探索多樣化普惠托育服務;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政策進展成效顯著,均等化水平持續提升;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立法取得關鍵進展,專項行動產生積極社會效果;兒童心理關愛上升為國家戰略,社會力量成為重要的參與主體;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積極推進,多地出臺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行動方案;鄉鎮街道社工站未保站建設穩步推進,助推未成年人保護服務專業化;兒童福利水平鞏固提高,惠及更多兒童群體;財政教育經費持續增長,推動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多方合力建設家庭學校社會共育機制,實踐探索取得積極進展;兒童主任隊伍建設持續加強,專業化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這些趨勢中,各地已經有不少鮮活的探索和實踐,社會力量參與并發揮著重要作用。以托育服務為例,從去年開始,江西省婺源縣不少村莊的村民發現,自己村里有了“養育師”,她們往往都是本地的婦女,通過專業培訓,為鄉村地區的0-3歲嬰幼兒提供早期發展服務,這是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與北京陳江和公益基金會發起的“慧育希望”兒童早期發展項目所帶來的改變。
前不久在京舉辦的中國鄉村兒童發展論壇上,不少在一線服務的公益組織提到了一個當前鄉村兒童服務中的共性問題。周大福慈善基金會副總監楊漢淳認為,鄉村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需要公益行業共同探索。救助兒童會項目發展與質量總監劉銘也表示:“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成為了一個難點。”阿里巴巴公益平臺運營負責人周慧透露:“在童伴媽媽項目中,我們更關注兒童深層次的心理需求。”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教授呂利丹認為,人口形勢對鄉村資源和社會環境、經濟資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農村家庭流出后,留守兒童的成長需要更多資源,一些流動兒童回流到農村后,其身心發展需要更多關愛。
讓人欣慰的是,學生心理健康關愛已上升為國家戰略,且社會力量成為重要的參與主體之一。就在去年,教育部等17部門聯合印發了《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全方位強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據衛健委數據統計,我國開展心理健康體系試點地區中,96%的村莊和社區,100%的高校和將近95%的中小學都設立了心理輔導室或社會工作室。社會組織參與心理健康關愛有多種方式,例如,宋慶齡基金會與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聯合啟動了關愛留守兒童公益項目,圍繞心理健康開展針對一線兒童服務領域工作人員培訓課程及活動;又如,日慈基金會發布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掃描報告,為該領域多元協作建立更好的共識基礎。
前不久,湖南省大愛無疆青少年公益發展中心的麓山少年成長營“飛翔班”的孩子,在工作人員及志愿者的陪同下,來到北京,開啟了一場公益研學之旅。這些孩子都是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他們暢游京城,結營儀式上,還為小伙伴舉辦了生日聚會,不少孩子帶著“往后風平海闊,一路繁花似錦”的美好祝福踏上了回鄉的路途。
記者還了解到,2023年,我國兒童福利水平鞏固提高,全國共有15.7萬名孤兒和37.2萬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被納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圍,40.7萬名殘疾兒童接受康復救助。據不完全統計,上海、黑龍江、山東等省(市)分別提高包括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等在內的兒童生活保障待遇標準。與此同時多地提標擴面,將殘疾兒童救助年齡由0-6歲擴大到更多殘疾兒童群體。
多點開花的兒童福利與保護事業,將持續助力我國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春節前后,各地兒童福利相關政策也密集出臺,兒童福利事業發展穩步前進。
程芬介紹說,2024年乃至未來一段時間,兒童福利與保護共有五大趨勢:社會力量推動鄉村兒童關愛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五育并舉”“五育融合”教育服務體系建設將加力推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建設將持續加力推進、老幼融合發展成為社區服務的新趨勢、兒童社工知識體系與綜合培訓體系建設成為重點。
編輯: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