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講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故事>北京
講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故事丨“124”新模式助力建好首都西大門
剛走進劉嶸委員工作室,就聽到一陣陣歡快的笑聲。原來工作室里正在進行老年人舞蹈培訓,老人們在談笑中跟著老師學習動作,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11月24日下午,“講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故事”網絡主題采訪活動記者團走進北京市石景山區,實地參觀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基層協商民主的典型案例——劉嶸委員工作室,并與各黨派區委負責人進行座談。
“工作室設在石景山區蘋果園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內,小院不僅是街道綜合文化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綜合體,還是政協委員深入基層為民服務的平臺,以及與居民面對面溝通的民意暢言廳。”石景山區政協常委、區新聯會會長劉嶸向采訪團記者介紹,工作室利用扎根社區、扎根居民的優勢,積極參與和組織居民與街道之間的協商議事,打造了“石事實商量”協商議事新模式。“除此之外,我經常聯系新階層人士舉辦活動,組織周邊社區年輕人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更多地團結新的社會階層人士,這同樣是我們的一大優勢。”劉嶸表示。
“協商議事新模式”之“新”在何處?石景山區政協秘書長程伯靜介紹,近年來,石景山區政協將深化與黨派團體的團結合作與創新協商平臺、方式和機制有機結合,創新打造了“124”工作模式,“1”是指年度政協全會的大會發言;“2”是指年中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專題協商議政會)和民主監督與評議工作;“4”是指2023年創建開展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的4個“同心”聚識履職平臺,即同心橋、同心結、同心曲、同心院,由此形成了符合新時代政協工作要求、獨具石景山區政協特色的協商議政格局和制度體系。
近年來,在石景山區政協各項履職活動中,“協商”二字的色彩越來越濃,各民主黨派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
“大會發言、專題協商、民主監督、‘石事實商量’等協商議政活動通過政協組織提供平臺,以會議為主要形式,讓各民主黨派、界別和政協委員就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某一重要問題,在深入調研基礎上,與政府及相關部門負責人‘面對面’直接進行協商議政。”程伯靜介紹,區政協為各民主黨派參與協商議政“搭臺”,暢通了民主黨派建言渠道,通過面對面協商實現了政黨協商和政協協商有機銜接,有效保障了民主黨派行使民主權利,提升了各民主黨派和政協委員的協商議政能力與建言資政水平。
高水平建設好首都城市西大門,一直是石景山區各黨派關注的重點。
民建石景山區工委作為扎根石景山的民建基層組織,長期以來一直關注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建設。副主委楊光介紹:“為了提升工委參政議政工作水平,打造參政議政工作品牌,‘北京西山永定河發展論壇’應運而生,旨在發揮民建黨派界別特色,深挖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內涵與外延,為京西發展、首都發展和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建言獻策,貢獻智慧與力量。”
結合石景山區政府工作重點,民盟北方工業大學支部主委胡燕介紹,民盟區工委先后調研了首鋼、特鋼、北重等廠區,重點圍繞“如何在新時期利用好這些工業遺產”“如何振興地區經濟”“如何恢復地區活力”“如何保留場地歷史文脈”等問題做了深入調研,并提出相應建議。
“民革石景山區工委積極利用政協平臺,做好協商議政工作。由區工委主委牽頭,圍繞石景山區‘兩大戰略’‘四篇文章’等工作,對冬奧公園這一重要冬奧遺產、金口河遺址遺跡歷史文化等深入調研走訪,為高水平建設首都城市西大門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民革石景山區工委副主委傅凡介紹道。
“各黨派團體、委員帶著問題,深入基層調研,客觀、公正、全面地收集和掌握第一手資料,在區政協搭建的平臺上積極履職建言,使得后續研究和建議工作能夠有的放矢、對癥下藥,為全力打造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高水平建設首都城市西大門貢獻了政協力量。”石景山區政協常務副主席岳林華總結說。(融媒體記者 李京 王慧文 宋寶剛 汪凱 劉佳政 李玉禎)
編輯:李敏杰